第六百六十二章 归途换路盼铁船(1 / 2)

‘呜~~呜~~’伴随着蒸汽机的鸣叫声,朱元璋的队伍出发回南京。

此次走黄池河入长江,顺流而下,朱元璋要看看另一边的景色。

其他包括西河村在内的二十一个村子的人在挥手告别,他们刚来,之前来了迎接完陛下,又回去忙着收大豆和其他作物。

下丘村的地更完耙好,一大堆小型蒸汽机的设备扔在村子里,二十一个村子赶大马车来拉走一些。

回去后给自己的村子耕地,换个组件便是小型收割机,没大的好,却方便操作。

说好了的,宣城县要农业机械化,他们给车套上四匹马,怕拉不动。

再准备大量的空车跟随,一旦轱辘坏掉,立即换车。

船队一进到长江,朱元璋就站在船头举望远镜看。

此时的长江非常热闹,大大小小的船只在江面上按照规矩来航行。

船只多,在宽阔的江面上会排队,小船让大船、逆流让顺流,江面上留出来空白没有船只走。

船宁肯排队慢慢走,也不去空出来的地方,当然,线不是那么准,但确实存在无船走的地方。

这个是应急航道,无须官府规定,所有航船的人全知道遵守。

一旦有船只出问题,有能力救援的去救援,没办法的立即进到应急航道躲避。

横渡长江的船不是随便渡,两边的码头或者渡口要对应着,谁敢操纵小船在长江上面乱蹿,保证挨打。

朱元璋的船队就走应急航道,其他的船只尽量避开,再弄出来小的应急航道。

眼下处在秋收的使节,百姓手中有了粮,商人们运货到各处贩卖,再收上粮换个地方卖。

四川那里的水稻比下丘村这边的提前一个月收获,商人们去收陈年的米,四川种籼米,新米出来了,陈米就可以卖掉,商人们收来后制作米线、米粉。

“宜长,你见过一万石载重的船没?”朱元璋看一看往来的船只,放下望远镜扭头问里长。

“图上看过,实物不曾瞧见。”里长摇头,回去能看到一艘停在南京那里的万石大船。

用钢铁打造的万石船只造好了,等着试航。

上面有两台蒸汽机,前后各二的四个轮子,并且有帆。

这是大明第一艘真正的钢铁海船,重量比同等体积的木头船轻。

别看铁比木头重,造船用的木头都是好的实木,而且早万石的木头船,为了稳定结构,里面得用大的木头来做龙骨。

就像盖房子,用木头做的房梁重,还是用钢铁做的房梁重一样,同等强度情况下,木头的是铁的好几倍。

木头船要修,一般一年修一次,修一回就加一层木头,通常用六年就不再修了,要么在近海晃荡,要么拆了做别的东西。

即便抹了一层层桐油,依旧有虫子和老鼠会破坏。

关键在于海上风吹浪打对结构有损伤,故此修的时候只能加木头,而不能拆前面的重新上木头。

现在的木头海船和大船,技术不错,有水密舱,比起铁船还是差了些。

“咱也没见过,若成功,木头便节省下来盖宫殿,往后大明内河船只与海船全用钢铁打造。

嗯……要带葫芦和晒干的竹筒,不然翻了没东西用,木头船还能浮起来。

现在也有浮环,从前面朝代流传下来的,往后让所有的船只全备上。”

朱元璋还没忘了停下中都建设把木头拿来造船的事情,之后会用钢铁的船,木头船不要再造了。

已经造的木头船继续使用,至少它们帮助抵御了倭寇的进攻和捞了很多鱼,沿海的渔民有了活计,便不去走私。

里长一脸钦佩的模样:“陛下思虑周全、爱民如子。”

周围的官员:“……”

他们就想不明白,你朱宜长需要整天想着捧陛下?你的地位是靠捧才有的?

“好说好说!”这剂马匹朱元璋领了:“载重万石的船只今年冬天先在九联城……九联城冬天结冰否?”

朱元璋不想让一艘船出去,感觉孤单,别看它载重一万石。

准备在大明附近转悠,突然忘了九联城结不结冰。

“不一定,有时天冷,大沽结冰、九联城亦结冰,即便长江也有可能结冰的时候。

其实那艘船在长江中亦能航行,由它帮忙运输,可节省许多人力。

尤其是气温下降,纤夫拉纤的时候温度在十度以下时,手脚很疼,冻得发麻。”

里长提议把那艘船调长江帮忙运货,一次可以运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