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但无奈赵王偃和他父亲都爱这么做,临阵换下廉颇和……还是廉颇。 原本历史中,赵王偃的儿子赵王迁也学了这一手绝活,想要临阵换李牧。李牧让他别闹了,王翦就在对面,换人就完蛋。赵王迁就把李牧杀了。 爷孙三人,一看就是亲生的,连血缘证书都不用开。 王翦慢悠悠渡过黄河的时候,赵军几l乎没怎么抵抗,一触即溃。 王翦没有追击残兵,稍稍整军,就朝着邯郸城前行。 秦军带够了粮食,赵地又几l乎没有余粮,所以秦军没有就地补给,抢夺赵国的粮食。 他们雇佣当地人运送辎重,甚至还要给对方口粮。 赵人原本很害怕秦军。在得知给秦军干活有粮吃的时候,许多饥饿的赵人忍着恐惧凑了上来。 赵国也是蝗灾重灾区。 经历蝗灾之后,赵王偃没有休养生息,连番攻打燕国。 青壮年被征召,家中早已经饿得没力气的老弱妇孺种不了太多的地。 国内缺少青壮年,但赵王和贵族的徭役还是不会停。越是外部压力大,国内的贵族越是需要用享受来麻痹神经。妇孺还要承担沉重的徭役,种田的时间更少了。 为了打燕国,赵国征收了很重的赋税。赋税不收土豆之类的救荒粮食,只收容易储存的谷物。妇孺寥寥无几l的种地时间只能种谷物,好交齐赋税。 谷物如果没有充足的劳动力,把翻地、浇水、除草、捉虫、施肥等沉重的农活细致地干好,产量很低。 是以雨顺地荒芜,时和年不丰。无天灾,也人祸。 燕国也穷,赵王偃派大军攻打燕国,顶多满足大军一些粮草需求。 再者,就算赵国得到了多余的粮食,也不可能分给饥饿的赵人。 有秦国兵卒私下嘀咕,赵人都快饿死了,就算他们想抢,又能抢什么? 渐渐地,秦军身后缀了许多赵人。 他们离秦军远远的,等候秦军随时差遣他们做事,好混口吃的。 王翦心硬如铁,看着都有些心酸。 他想,自己大概是被南秦的富庶惯坏了,居然对他国饥民看不过去。 攻打巨鹿的时候,巨鹿守军抵抗算是比较顽固。 不过王翦雇佣的赵人十分勇猛,秦军还未正式出手,他们就登上了城墙。 王翦想起李牧军中,那些从赵国而来的宿将老卒。 若赵王稍稍正常一些,赵国一定是一块特别难啃的骨头。赵人的战斗力确实很强。 王翦给这些赵人算了战功。 虽然战功只算秦兵的一半,且只折算成粮食,先登的赵人都很高兴。 王翦还给战死的赵人发了抚恤。 这是他和这些赵人提前说好的。如果战死,就将粮食送往亲人手中。 那些战死赵人的亲人,大多都缀在秦军身后捡活干 。 当王翦兑现承诺,将战死赵人赚来的粮食送到一个个妇孺手上时,妇人对秦军连连道谢,和孩子一起抓着没煮的干豆子吃,连流泪都顾不上。 直到他们稍稍填饱了肚子,麻木的表情才变得悲伤,眼泪才涌了出来。 还有人帮忙打扫尸体的时候,问守城赵军的尸体秦人是否需要。若不要,对他们而言也是一顿饱饭。 他们看着尸体的眼睛都是绿的。 饥民易子而食,骨头上都没有几l两肉可吃。战死赵军的尸体上,肉可比路边饥民的尸体多。 王翦虽然知道赵人吃赵人这一幕传出去,大概会给赵军士气造成很大打击。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待我进城后,立刻开官仓赈济你们。” 王翦淡淡道,“你们缺粮,城中的富户不缺。” 他见那些饥民有些不满,补充道:“有粮吃,就不要吃人。你们是人。” 说罢,他先拿出一部分粮草分与打扫战场的赵人,让他们把赵兵与战死的秦兵分开烧了,阻止他们吃人果腹。 秦兵的骨灰将由同乡带回家,赵兵的骨灰就地埋了。 王翦这样做并非仅仅是怜惜。 打下这片地后,这片地就是秦国,这些人就是秦人了。 吃腐烂的人尸容易出现瘟疫,会加大秦国治理的困难。王翦要为之后治理赵地做准备。 王翦说到做到。进城之后,就以城里官吏、富户、贵族抵抗秦军攻城为由,把他们的家搜了一遍。 金银细软用来犒赏将士;粮食补充了部分军粮后,都交给在先登中活下来的赵人,让他们负
第 249 章 王翦灭赵国(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