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李斯带走了朱襄的亲笔信。 春申君在李斯离开后就寝食难安,晚上睡觉时脑海里都不断闪过朱襄那张长了满头白毛的冷淡脸,亲自驱车到长江南岸等着。 李斯刚一度过长江,他就拆开了朱襄的信。 朱襄没有说这件事与他有关还是无关,只介绍了棉花的习性,说秦国人纺织棉布是为了替代麻布。 棉布比麻布更柔软保暖,庶民若改麻为棉,可能能与“温饱”一字理想稍近一步。 朱襄还提醒,棉花和麻的纺织过程不一样,楚国盲目种植棉花,却又不知道如何纺织,恐怕会害民。若楚国真想种棉花,先让工匠改造纺织机之后再试种。秦国是肯定不会将棉花纺织机直接卖给楚国的。 春申君翻来覆去看朱襄的信,怎么也看不出朱襄在用什么计策。 难道真的是自己想多了? 棉花确实是个好东西,秦国自己都在大批量种植。楚国摸着秦国的石头走路,还能摔河里去? 春申君不由有些愧疚。他不能因为朱襄曾与他不睦,就怀疑朱襄的品德。 何况当初朱襄所施展计谋,是建立在自己要杀朱襄的前提上。若自己没有杀朱襄的心思,朱襄的计谋就不成立。 春申君长叹一声,拿着信去找楚王。 楚王看完朱襄的信后,立刻将朱襄的信揣进怀里,然后问道:“朱襄公的言下之意,是不赞同楚国种棉花了?” 春申君道:“朱襄公只是提醒我们,现在楚国种了棉花也无法纺织棉布。” 一大臣立刻道:“商人能买来棉种,自然也能买来纺织棉花的工具。大王又不是下令全国推广种植棉花,他们私人的田地种什么,和大王有何关系?” 楚王想了想,是这么一回事。 他喜穿丝绸,就算要穿棉布,哪怕楚国能纺织棉布了,他肯定也只穿从秦国买来的最好的棉布,所以不会特意推广棉花种植。 之前他之所以让人驳斥李斯,只是因为李斯斥责楚国“偷”棉种,拂了他的脸面,让他很愤怒。 又一大臣言:“庶人不知如何纺织棉花,自然不会种植棉花;商人想要牟利,他们改种棉花,盈亏自负。只要收得上来税赋,便是对楚国无碍的。” 楚王又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春申君嘴唇翕动,双手在膝盖上握紧,在心中长叹一口气,没有与群臣争辩。 除了他现在地位远不如以前,不能再一力与群臣争辩之外,他也知道,自己就算说出了与他们不同的话,也无济于事。 春申君本想说,除了收税,或许也可关注一下其他方面的事。 朱襄改麻为棉,肯定不是因为秦国的农人交不上来税,而是因为他信中所说的,棉比麻更柔软保暖,做成衣服更舒适。 楚国多蚕桑,遍地绫罗,但养蚕织锦的人穿不起绫罗。他们甚至连细麻衣都穿不起,只能穿粗麻衣。 春申君 跟随还是秦国质子的楚王在秦国吃苦时,曾被关在监牢中,穿过粗麻衣。他知道粗麻衣有多粗糙,能将人的皮肤磨红磨破。 ☎本作者木兰竹提醒您最全的《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尽在[格?格党文学],域名☎ 秦棉在六国畅销只是附带的,朱襄的愿望只是如此罢了。 楚王如果下令仿制秦国的棉布纺织机,然后在全国改麻为棉,楚国的庶民便也能穿上这柔软的布料。 不过春申君只是心里想想。 对楚国而言,庶人只要能交上税赋,负担徭役兵役即可。比牲畜还便宜的东西,谁会关心他们吃什么穿什么? 所以自己说了也无用。 春申君突然想,朱襄是不是已经料到了这件事,所以才不在意将棉种给楚国? 或许是自己又在无端怀疑朱襄了。 朱襄应该只是想着楚国的庶人也是庶人,棉花又不是什么能提高楚国国力的东西,所有人都可以种罢了。 春申君离开王宫时,向楚王索要朱襄的信件。 楚王直言要收集朱襄公的墨宝,不肯返还。 春申君不依不饶,多次索要。楚王起身转头就走,让侍卫拦住春申君。 见楚王耍赖的模样,春申君哭笑不得。 众人纷纷打趣,若不是楚王先抢了,他们也想抢一抢。 春申君打着哈哈与周围人寒暄,回府的路上叹了口气。 楚王和一部分楚臣确实对朱襄很推崇敬仰,才会做出抢夺朱襄给自己写的信这种荒诞事。 但推崇归推崇,敬仰归敬仰,他们完全不能理解朱襄的理想,也不会去理解。<
第 140 章 白菜粪肥泥(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