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四代战机风洞实验(1 / 3)

“宋总,你们进度挺快啊!”

看着面前基本上完成度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战机,张星扬有些诧异地说道。

“主要还是归功于你之前给我们的设计草稿,给了我们不小的启发。”

宋天行笑了笑之后说道。

在一年多之前,张星扬曾经给过宋天行一部分四代机的外形设计草稿。

这些草稿包含后世种种不同的四代机外形设计方案,从鹰酱已经完成试飞工作的F-22,到原本应该到十年后才出现的歼-20。

甚至还有一部分原本应该在五十年之后才出现的空天一体化战斗机的草图。

不过那个能够在大气层内外来回穿梭的战斗机,严格意义上来讲已经不再是如今意义上的飞机,应该划分到载人航天器的范畴。

实际上,按照现在的科技水平,即使是张星扬将所有的图纸都给他们,也造不出来。

无论是材料水平还是加工水平都达不到。

“你们最终还是选了鸭翼布局啊。”

看着这台和后世的歼-20没有太大区别的战斗机模型,张星扬有些感慨地说道。

战斗机构造的选择,很大程度之上取决于国内目前的技术储备。

因为之前在设计制造歼十的过程之中,吸取了众多的设计经验。

宋天行他们在进行国产四代机设计的时候,也是考虑到了这方面的问题。

虽然这个时候,主流的理论都认为,增加鸭翼设计会牺牲战机的隐身性能。

因为会影响到战斗机前端的雷达反射面积。

而在四代机的技术指标之中,隐身性能是十分重要的一项。

这也是大家普遍不看好鸭翼设计的原因。

“我们从之前歼十S上,发现了不少有趣的现象。”

作为目前国内最为接近四代机指标的战斗机,歼十S在隐身性能上也采取了很多独到的设计。

这其中就包括特有的机头和前半段的侧边条设计。

“采取了这样的设计之后,不仅仅可以极大地减少雷达反射面积,并且能够增加高空高速性能。”

“虽然鹰酱人说过‘鸭翼最好装在敌人的飞机上’,让不少人认为鸭翼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是根据我们另一架验证机的情况来看,并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

“在同等条件之下,两者的隐身性能并不太大差距。”

宋天行他们的团队其实并不仅仅是做出了这样一架战斗机模型。

为了能够确定不同布局之间的差异和优缺点,他们将三款截然不同的战斗机都做出了模型。

并且通过测试,最终确定了这样的鸭翼布局设计方案。

他们在进行了数次测试之后发现,鸭翼与主翼处在同一平面时,有利于隐身的处理。

这主要也是由雷达的特性决定的,当代的战斗机想要做到隐身,最重要的还是依靠外形设计。

只有让飞机的各个方向雷达反射面,不和照射过来的雷达波呈垂直角,让雷达波不能原向反射,而是集中到几个有限的角度。

这样在雷达显示器之中,飞机的反射截面将会小上非常多。

这也是为什么在四代机身上,会出现极其多的棱线和锯齿的重要原因。

这些特殊设计,都让战斗机在面对雷达的时候,能够通过将雷达波反射到低威胁的次要方向,有效减小自身的反射截面。

“宋总,能做到现在这种程度,你们下了不少的功夫啊。”

张星扬能够想象的到,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之内,他们费了多少的时间和心血,才将飞机的外形设计确定了下来。

不过,其实在张星扬看来,现如今的隐身战斗机已经算是要走到极限了。

毕竟即使是再小的雷达反射截面,也只能够欺骗地面雷达和空中预警机。

但是以张星扬后世的经验来看,在五十年代之后的战争之中,这些雷达隐身战斗机在太空之中的高分辨率侦查卫星的眼中,几乎是无所遁身。

因为他们作为重型空优战斗机,体型全部都超过十米。

在后来高速发展的高分卫星的眼中,他们的每一步都被看得清清楚楚。

尤其是在局部冲突之中,因为太空条约的限制,并不能对太空之中的卫星进行攻击。

这也就导致,在战争之中的双方基本上都没有了过去的战争迷雾,能够实时的看到双方的动向。

这也就对军队的进攻速度提出了极其高的要求,稍微慢一点,都有可能招来高超音速导弹的袭击。

“地面静力试验,现在做的怎么样了?”

张星扬并没有在隐身性能方面过多的纠结,因为现在大家都还没有那样完善的太空侦查系统。

顺带一提,五十年代之后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太空侦查卫星系统在龙国,名为昊天镜。

“面前新战机的静力平衡很好,能够很好保持重心平衡”

宋天行说起这个也是十分兴奋:

“这也主要是因为鸭翼。”

张星扬自然能够明白他说的意思,鸭翼在飞机上的一大重要作用就是保持稳定。

尤其是在跨音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