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我已出舱状态良好(1 / 3)

“报告指挥中心,我已进入返回舱!”

杨红伟洪亮的声音在指挥中心之内响起。

伴随着准许返回的指令。

太平洋之上的远洋测量船,开始将飞船返回数据注入到飞船的控制系统之中。

电波以光速,从大洋表面传输到太空之中。

在太空之中伴随着轨道舱飞行了接近三天时间的返回舱,启动了返回程序。

开始和轨道舱进行分离。

作为众多科研仪器载体的轨道舱,还会在太空之中继续飞行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众多预先计划好的实验。

在完成了所有的实验项目之后,载人飞船将会在地面控制之下,通过软着陆的方式,返回地面。

返回舱之上的分离发动机,开始点火。

将返回舱和轨道舱之间的连接断开。

因为航天员返回地面的过程,相比较于在轨飞行,危险系数要大上很多。

并且这一次航天员从太空之中返回,是全国全程直播。

所以,不仅仅是参与到返回地面工作的航天从业人员,在为我们的航天员深深地担忧着。

守在电视机之前的千千万万民众,也在自己的内心之中为即将归来的航天英雄祈祷。

希望他能够平安归来。

“祝他能够平安归来!”

在发射基地控制中心的张星扬,在心中默默地想到。

当然,要说这世上,谁人最为航天员的安危担忧,自然是他的亲人。

作为航天英雄的亲人,自然是倍感荣耀。

但是也不可避免地想要为自己的丈夫,为自己的儿子,为自己的爸爸担心。

渤海湾边一座村庄之内,已经退休的老两口,看着电视机之内的儿子。

在为他感到骄傲的同时,又感到无比的担心。

虽然两位老人,并不知道自己儿子从事的任务具体有什么,但是也知道仅仅是登上太空,然后再回来,必然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实际上,也确实是如此。

作为国内第一位乘坐载人火箭,登上太空的国人。

所乘坐的火箭和飞船,都有一些小问题。

就比如,在火箭发射以及返回舱返回大地的时候,都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巨大的压力。

这些不良的环境,虽然在航天员乘坐的过程之中,都依靠着自己身上的宇航服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扛了过来。

但是,依然给航天员的身体,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损伤。

在后世之中,即使国内的航天技术,已经完成了大踏步地发展,能够长时间地驻留在太空之中。

但是作为第一个登上太空的航天员,他却是再也没有办法,登上自己热爱的太空。

这也是成为了他人生之中,一大遗憾。

“返回舱推进启动,启动正常!”

在分离发动机,完成了返回舱和轨道舱之间的分离之后,返回舱上的推进启动启动。

开始调整返回舱的角度和方位,力求能够让返回舱坠落在预定的目标范围之内。

类似弹头形状,上边椭圆略尖,下边扁平的返回舱,尾部开始喷射出蓝白色的火焰。

返回舱的推进系统,采用的是目前各方面性能都比较均衡的发动机。

所以在比冲、燃烧效率等等方面,相比较这时候其他发动机,并没有什么特别优秀的地方。

但是就是这样的发动机,却是有一个别人没有的优点。

那就是,并没有其他发动机那么容易损坏,而且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之下,即使是只有航天员自己一个人。

也能够勉强完成返回舱推进系统的修缮工作。

载人返回舱,虽然在外表之上和装载了众多分导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的弹头很相似。

但是,实际上两者追求的性能指标,也是大相径庭。

载人返回舱,追求的是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是能够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之中,保障其中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在返回的过程之中,不因为和大气层剧烈摩擦产生的高温而对舱室之内的航天员,产生比较强的伤害。

而对于分导弹头来说,在再入大气层的过程之中,追求的是极致的速度和准确度,要能够完成对于地面数个目标的高精度打击。

返回舱在太空之中,围绕着地球转了小半圈,当靠近国土上空的时候。

姿态控制发动机,开始点火。

对于返回舱的角度,进行一系列的微调。

以确保,返回舱能够准确地返回到预定的场地。

在大气稀薄的太空之中飞行时,返回舱的速度很快,宛如一颗不断加速的子弹,射向大地。

但是,返回舱并不能够一直保持这样的急速。

很快,返回舱就进入大气更加稠密的高度。

丰富的大气物质,在和返回舱的剧烈摩擦之中,将返回舱的外壳不断加热。

以至于,在外壳表面之上的物质,都达到了等离子状态。

而对于载人航天来说,这一阶段,也是最为惊险的。

因为这样的高温等离子体,将会对返回舱和地面之间的通信,产生极强的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