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国产舰载机进展(1 / 2)

雷刚从教练机的座舱之内爬下来之后。

大家纷纷走了上来,开始七嘴八舌地询问,飞机着舰时候的感受。

“感觉怎么样,冲击感强不强?”杨伟比较关心飞行员自身的感觉。

至于那些数据,都有各种记录,等下就能够看到。

但是飞行员作为整个过程中的操作人员,拥有着第一手体验情报。

“不算很强烈,还没有我们做落叶飘的时候来得爽!”

雷刚笑了笑之后说道。

说到底,教6的速度比不上那些三代机乃至于四代机。

和一些飞行特技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雷刚曾经驾驶着歼-20尝试过落叶飘,当时的感觉相比起来,才更加的刺激。

如果将这次着舰实验比作十米高台跳水,那么落叶飘的难度起码是五百米高空翼装飞行。

稍有不慎,就是机毁人亡。

“这一次还是不过瘾,要是驾驶我们的舰载机,那就更爽了!”雷刚稍微有些不太满意地抱怨着。

作为一名飞过能超音速巡航先进战斗机的特级飞行员,雷刚飞这种老飞机。

总有一种F1赛车手来到游乐场开碰碰车的感觉。

“舰载机很快就有了,别太心急!”杨伟听完之后说道。

“到今年年底,你就有可能飞上第一架国产舰载机”

虽然国产舰载机从确定立项,到如今不过才一年多的时间。

但是得益于之前在重型战机上的投入,在舰载机方面的困难比较少。

更因为,在立项不久之后,国内就费了不少劲从二毛家里弄来了一架舰载机原型机和海量的设计资料。

虽然这些资料都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历史,但是对于之前几乎没有任何经验的舰载机设计团队来说,依然是有非常大的帮助。

单说是在折叠机翼方面,这些设计资料之中就包含了大量的方案,让杨伟他们的舰载机设计团队,可以充分地参考。

在国内团队购买的时候,这些资料都是以近乎于白送的价格卖掉,这些在仓库之中堆积了十多年的资料。

在那些管理人员的眼中,可能还比不上一瓶伏特加来得有价值。

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这些曾经耗费了多少科研人员心血的资料,就这样被贱卖。

但是,它们又会在大陆另一端的大国手中重生,又是一种不得不说的幸运。

杨伟他们最为重视的两点,自然是他们不曾有过的折叠机翼和着舰钩,以及与此相关的机身结构、强度上的调整。

当然,舰载机除了这两样之外,还有不少和陆地起飞战机不同的地方。

因为存储环境、作战环境,都是在高水分、高盐分的海上。

需要加强防潮、防盐、防腐蚀和抗风浪方面的能力。

“那我就等着飞我们自己的舰载机!”雷刚有些兴奋地说道。

张星扬也比较高兴,毕竟海军的实力更强一份,对于自己后续的诸多大计划,就多一分保障。

“快了,快了。”杨伟说道:

“据说01号航母,现在的修复进展也很快,距离上舰的那一天不会很远了。”

01号航母,虽然是买来的船壳,但是仅仅是这个壳子,也让大家少走了不少的弯路。

不然光是航母内部的舱室安排,就需要花费不少的力气去进行钻研。

国内对于航母建设的理论研究一直都没有停下,从几十年之前就在相关的方面进行着技术研究,以及相关的航母战斗群和战术研究。

“舰载机方面,真的没什么问题吗?”

张星扬有些好奇地问道。

虽然舰载机的底子,采用的是双发版本的歼十S。

但是即使是双发版本歼十的主要开发人员,张星扬也不是特别清楚舰载机在这方面的研发进度。

至于舰载机的各项性能参数,那就更加不清楚了。

只不过从发到研究院材料实验中心的一些需求,强调了材料的抗腐蚀、防潮、防盐碱等性能,可以看出他们对舰载机的材料性能进行了不少的加强。

张星扬自然也是能够从这些材料之中看出一部分舰载机的性能。

就比如,发动机核心涡轮盘的抗腐蚀、抗盐碱的加强,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的耐高温能力。

因此,舰载机的发动机性能相比较于陆地版本的战斗机会出现百分之五左右的下降。

不过,这样的削弱是能够接受的。

双发版本的歼十S,本身作战半径就达到了1500公里。

这对于舰载机来说,属于性能过剩。

舰载机在整个航母战斗群之中的作用有两个。

第一个,就是保障整个航母战斗群的周边空域安全,这一点只需要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保持在600公里左右就足够了。

第二个,就是以航母为机场,对敌人的岸上目标或者水上目标发动攻击。要做到这一点,舰载机的作战半径达到900公里也足够了。

1500公里的作战半径,性能过剩的不是一点半点了。

超远的作战半径,这时候反而有些不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