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其实也已经是蠢蠢欲动了,如今徐陵等人再提此事,他便也有些按捺不住,低头沉默了半晌之后,才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封禅盛典,远非二三子能为决定,需与国人共作商讨,众皆称允,遂可执行。”
徐陵等人听到至尊明显已经是有些意动,心内也是一喜,忙不迭作拜点头应是。若能成功封禅岱宗,不只是帝王的荣耀,同时也是他们当世臣子的荣光,后世亦必会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后朝廷之中很快便掀起了一番有关封禅的讨论,只是对于应不应该封禅,群臣对此讨论不多,似乎大家统一都默认这个问题不值得讨论。
毕竟大唐创建以来所取得的功业可谓是有目共睹,东夷西羌、南蛮北虏莫不臣服,可以说是强汉以来所未有之盛世!甚至就连大唐创建本身都是一桩了不起的功业,五胡兴继之后汉人王朝再次统治神州赤县!
所以在群臣一番默契之下,直接跳过了应不应该封禅这个问题,开始了封禅的礼节、规制和流程等各方面的讨论。
南北分流而后又合流,礼制渊源方面自然也就有了两个传承的源头,虽然近年来汇总于大唐这一个体制之内互相融合并吸收,可是封禅这样的典礼却是之前所不曾涉及到的,所以有关封禅需要采取的具体礼节,顿时便引起了南北礼法名家们的讨论争执。
面对这样的舆情氛围,李泰也有些哭笑不得,之前被否决多次,这一次大家是连半推半就的机会都不给他啊。虽然相关的礼仪程式尚需讨论,可既然决定要封禅,那前期的准备工作现在便要开始进行了。
于是接下来朝廷便又下令,以安国公、中书侍郎杨坚为封禅知顿使,提前东行沿途安排检阅供奉事宜,并着令青州刺史崔仲方于岱宗山前督造岱庙以供圣驾驻跸,同时号令四方群邦诸长今冬入朝,并在来年春后一同随驾东巡、封禅岱宗。
如今大唐帝国行政力量自是异常的强大,对于封禅这种在任何封建时期都是头等的大事自然也都十足的用心,随着朝廷将要封禅的命令正式下达,各种相关的人员物资便开始快速的向着黄河沿岸进行汇集。单单东都洛阳含嘉仓一处便收储谷米达到三百万石之巨,足以供给封禅大军往返所用并无劳地方更加赋税。
在一番紧张热闹的筹备之下,待到第二年的开春之后,有关封禅一应事宜便已经悉数准备妥当。诸道番上府兵十万将士,分别由左卫大将军若干凤等南衙诸卫大将军所统率,分作前后诸部次第开拔。
而拱从圣驾的在内有二王后、梁国公、陈国公等国之宾友,荆国公韦孝宽领衔功臣勋贵,宰相中书令柳昂、门下侍中颜之仪等带领内外群臣,并有宗室亲贵、诸蕃尊长一并随行。
诸蕃尊长又分为东西突厥大小可汗、吐谷浑西河王慕容博等仍然保有领地臣民的蕃长,这其中慕容博便是当年圣驾西巡赐还吐谷浑可汗夸吕的那个儿子。
大唐开皇十五年,吐谷浑可汗夸吕抗拒皇命、据地为乱,因遭唐军师旅征讨,败退西逃至藏东苏毗女国生羌之地,由苏毗女王收斩献于大唐,吐谷浑众失其国主,唐皇垂怜其民失治,便以慕容博为其国主、赐授西河王。
同样也有一些已失其国、为大唐所兼并的高句丽王高汤等,已经在大唐境内定居下来,如今也一同随驾前往。
内外诸胡邦主足有上百人之多,加上他们各自随员多寡不等,便也凑起了一支足有上万人的队伍,各自的风俗、衣着、面貌都不相同,在这庞大的封禅队伍当中也称得上是一抹鲜明的风景线。
封禅大队在晚春三月自长安正式出发,一路东巡,途中也是走走停停、兼抚地方,当抵达岱宗山脚下的时候,已经到了五月仲夏时节。
沿途诸事不作赘述,当李泰来到这座因为自己而痛失本名的泰山脚下时,自是心潮澎湃,想起了自邙山败退、仓皇西逃以来种种经历,想起了戎马半生、南征北战时辛苦与风光并有的感受,也想起了后世泰山红门下叫卖登山杖的小贩……
“还是不够热闹啊!”
与后世高度商业化的泰山景区不同,如今的岱宗即便是从去年便开始准备封禅事宜、修缮登山道路,但仍然保持着颇为原始的状态。唯有从山脚一直铺陈排列到山顶的宿卫队伍与旌旗文物显露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庄严肃穆,远非后世下了大巴车、摇着导游旗的旅游队伍可比。
李泰并没有选择乘辇登山,而是身着时服、一步一步拾阶而上,一如他来到这个世界后一路踏实行来。随着山势的抬升,他的呼吸声也变得有些急促,脑海中各种画面、无论前世今生,纷纷涌现出来,在他脑海中交融拼接,形成一个个光怪陆离的画面,一时间使他都难辨虚实,整个人也都变得有些恍惚。
这种恍惚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登上泰山山顶,在山顶圜丘一旁的大次入宿,当夜李泰更是夜不能寐,脑海中所涌动的各种画面让他变得越发不安、患得患失,耳边偶或响起山顶宾馆走廊等待欣赏日出的游客们的喧哗声,偶或群山之间齐呼万岁,何为真、何为假,他已经有些分辨不清。
一直等到第二天的黎明时分,有宦者入帐奏告道:“启禀圣人,吉时将至,群臣于大次外恭候圣驾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