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可能!怎么可能?河阳城乃是贼之重防所在,国中名将大军几战无功,凭他李伯山微弱之众,如何做到连克两城?” 赵贵仍是一脸的难以置信,无法接受这一事实,旋即又转望向一旁神情凝重的李弼,皱眉发问道:“李太尉真要纵容这些河南军众北去河桥?且不说彼处情势尚未分明,一旦这些军众离开,颍川这里局势又将如何应对?” 李弼这会儿也是深感头疼,他上一次面对这样纠结到难以抉择的时刻,还是在考虑该不该背叛侯莫陈悦而投靠宇文泰的时候,听到赵贵的问话后,心情不免更加的烦躁,便也反问道:“那么南阳公对此又有什么看法? 李义孙本有弃军前迹,又亲见河阳新功,不畏严惩的南来招引军众增援,可见他心意之坚。若不放行、强留军中,反而更增隐患,不如任之去留。况且,河阳局面若因此间固执而有亏败,事后议论,我与南阳公恐怕也是难辞其咎吧?” 赵贵质疑消息的真假,在李弼看来自是大无必要。尽管他也想不出李伯山究竟如何攻下的河阳两城,但这又不是什么两三人之间的密室阴谋,李义孙疯了才会谎报军情? 情况发展到这一步,其实已经不受他们两个大军主帅控制了。 就拿这个李义孙来说,确有弃军而走的事迹,可若李伯山再奏报因其增援才成功攻下的河阳中潬城,那李义孙这行为非但无错、反而有功。 李弼这会儿自感焦头烂额,是因为他明白主上对于河阳三城的渴望,此番派遣他们前来河南增援本就受迫于王思政的自作主张而非心甘情愿。 如今李伯山在河阳那里打得这么出色,接连做出让人侧目的突破,而河南这里仍是一团乱象、情势不明,是否意味着从一开始选择河阳路线突进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作为大军的统帅,李弼是有随机应变、事从权宜的权力。而李伯山这一路线的推进顺利也并非全无征兆,当他们军入恒农时便来报已经拿下了新安汉关城,抵达宜阳的时候又来报已经攻克了河阳南城。 但是这两个节点李弼统统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仍是固执前计。虽然也有受了赵贵影响的缘故,但最终做出决定的终究还是他,自然他也是这一系列决定的第一责任人。 如今兵顿伏流城,再想做出整体的路线改变已经晚了。眼下侯景所部被韩轨率领的东魏大军围困于颍川,王思政所率人马则在驻阳翟,彼此形成一种僵持的状态,若李弼临门一脚的抽身而退,那么别说河南方面的利益,就连王思政可能都得搭进去。 但河阳那里已经取得了这么大的成果,同样不可无视。 所以在权衡一番后,李弼只能暂作权宜之计,不再追究李义孙之前罪过,着令其人自募员属前往奔援河阳。虽然也是聊胜于无,但起码也是表明了对李伯山战功的肯定和支持。 赵贵却仍质疑这一决定,在李弼看来已经超出了就事论事的范畴,对李伯山其人的嫉恨使其全然不考虑河阳城池到手给霸府战略带来的增益。 赵贵自也能够听出李弼语气中的不悦,神情不免便有些尴尬,便又开口道:“李太尉久掌台府军机,所以主上此番才委以重任,诸军行止进退皆凭太尉定夺。我虽然参谋备问于军中,但也不敢越俎代庖、擅作决断,凡所进言,悉听采纳。” 听到赵贵已经开始出言推诿,不愿承担自己的责任,李弼心中不免也暗生厌烦。 略作沉吟后,李弼才又说道:“即便河南群众俱去河桥,此间局面也未为大忧。就连南阳公与我听说李伯山大进于河桥都心生震惊,此间东贼若闻、能无惊惧?旧者兵家围魏救赵,今者李伯山兵逼河阳,对河南此间局面也是大有助济!” 赵贵只是对李伯山有偏见和怨念,但也并不傻,没有丧失对局势的分析能力,自然能够想到李弼所说的这一层。同河南危乱相比,的确河阳的得失对东朝更加重要,李伯山在河阳方面的推进势必会给此间敌军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但一想到李伯山将要因此更加风光,赵贵便觉得有一团火在其胸腹之间烤炙得他五内俱焚,完全不能接受。甚至就连李义孙等急欲奔援河桥的河南豪强,都让他心生忿恨,心里盼望着李伯山孤军无援、葬身河桥。 且不说被心中妒火烧得面目全非的赵贵,随着李义孙被放出来,许多亲友袍泽们围聚上来关切询问,很快便也知道了李泰所部人马在河阳又下一城的事情。 “这位西河公果真名不虚传,怪不得之前便能攻破东贼晋阳宫!” “是啊,国中多少枉称豪杰者几番损兵折将,全都无所突破、饮恨河桥。西河公却能连破贼城,当真英雄无匹,恨不能追从麾下,扫灭东贼、复我桑梓!” 除了感慨李泰功勋威壮之外,许多豪强军头们也都没有忘记前事,凑近到李义孙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