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的情感处理正好迎合了岛国人的心理需求,他们缺乏的正是这种妙到毫巅的交流技巧。
当然,还有一点,要说一说文艺院线!
国内是没有艺术院线的说法的,哪怕是时至今日也依然没有真正的艺术院线。
但是在岛国,二十年前就已经有了,艺术院线不同于传统院线,它的特点是:受众小,数量少,周期长。一个城市可能只有一两家艺术影院,一座艺术影院一年可能只放映一两部片子。
正是有了良好的输出环境,充裕到奢侈的输出时间,《那山那人那狗》才能在岛国卖到爆。
不过,时下李易却有信心,这部电影能够在国内同样的征服观众。
原因很简单,因为时代不同了。
这部电影曾经出现的时代,前文说了,那个时候,人情还没有那么的淡漠,社会还没那么的浮躁,而且那个年代距离也不是特别遥远,所以,换句话说,那个时代的不缺这种情感。或者说不那么的迫切。
但是现在,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越来越淡漠,社会越来越浮躁。
越是缺少什么,越是渴求什么。
为什么年代小说,会突然在这几年变成大热门?
就是因为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人们太需要这种东西了,或者也太缺这种东西了。
再一个,眼下的观众,可以说不是当年能比的,《那山,那人,那狗》曾经的观影门槛,对于时下的观众来说,真的不算什么。
言归正传,电影很快地回归拍摄,一路上走走停停,李易的确没有赶时间,而是拍拍停停,偶尔停歇下来,欣赏大自然的风景,听一听这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