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伊循故城(1 / 2)

郭淮在接见安末真达等人以后,按照刘封的指示狮子大开口,却未料安末真达一口应承下来,那几位大族族长也都表示支持,愿意承担十万钱粮的费用。

这几人口口声声说是为了鄯善百姓,但郭淮却知道他们是早想除掉汉军,这一年来的屯田制侵害了几个大族的利益,自然有人不甘心,还想着占地为王的美梦。

比起付出的这点钱财来说,将来能继续在鄯善称王称霸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郭淮本身就是望族出身,对这种大族内部的利益纠缠再熟悉不过了。

不仅如此,这几人行事效率极高,两日内便凑齐五万钱粮,先供人马先行,剩下的五万半月后送到府库之中,郭淮顺势答应三日后出兵。

就在三军准备之时,一场大雨连夜降下,这一夜狂风怒吼,飞沙走石,暴雨如注,仿佛末日来临一般,到了天明又停歇。

虽说是暴雨,但对于干燥的西域来说,这样的雨水也是称得上贵如油,孔雀河水能够涨起来,对于疏通河道和重新改道也方便许多。

几日时间早将车马粮草准备完毕,郭淮亲自带领三千兵马前往孔雀河,同行的还有一千百姓。

汉军既帮他们疏通河道,还能给挖渠的民夫发放粮饷,鄯善人人争先前往,最终选出一千身强体壮者与官兵同行。

扜泥城外,百姓夹道欢送,名锣打鼓好不热闹,此时的鄯善城看起来军民同欢,一片和谐,不知有多少人能看到这笑容掩藏下的暗流涌动,刀光剑影。

郭淮领兵走后,刘封也带着文鸯去海头城巡视,城中只剩下程武留守,城防还由安末真达管控,天气转热,从阳关来的商队也越来越多,扜泥城显得愈发热闹。

自阳关出动的南路商队,必须从这里继续向西,出扜泥城后,经伊循城进入沙漠之中,且末、精绝、于阗、莎车是等南丝路的主要国家。

伊循城作为东路商队进入沙漠前的最后一处补给地,商队的驻留时间甚至比在鄯善还要长,而从西路来的商队到达伊循之后,也会进行一次重大的休整,甚至有些商队到此之后便返回向西。

伊循原本为若羌都城,楼兰国向南迁徙到扜泥城,改名鄯善数十年之后,吞并若羌、精绝等周边小国,伊循城也成为鄯善一座重要的都城。

《汉书·西域传》中记载,元凤年间,鄯善王曰:“国中有伊循城,其地肥美,愿汉遣一将屯田积谷,令臣得依其威重。”

元凤四年,大汉即派一司马和吏士四十余人往伊循指导屯田,数百年来虽然有些已经荒废,但大多数沟渠依然可用,纵横的水渠四通八达,将米兰河的水引到田地之中,数万亩的土地如今只剩城池周围的部分还在耕种。

伊循城周围是大片的绿洲,很难想象这里向西百里之后,便是截然相反的黄沙景象,随着商路的再次打通,城内又恢复了原先的热闹。

这座屯戍之城与妄称扜泥城大不相同,首先管制方面就宽松许多,没有诸多的官兵巡察监视,也很少会遇到王公贵族的人,不小心引起不必要的冲突。

商队们更喜欢在这宽松的地方进行交易,城内城外都有大大小小的集市,这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斯菜、胡瓜等应有尽有,而从中原运来的丝绸、铁器、金器、银器、陶器等豪华制品也在这里进行第一次巨额利润的交易。

除此之外,西域特产的葡萄酒和中原烈酒在这里交融,让每一个进出大漠的男儿尽兴而醉,许多闻所未闻的走兽飞禽、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等等,都在这里能够找到。

半月前汉军接管伊循城之后,让许多商队心生不安,却不料三日后新的榜文发下,不但税收比原来减少了三分之一,连重重关卡也一并取消,几个主要的集市全部对外开放,再也不是鄯善那些王族和大臣私人掌控。

一石激起千层浪,商队们奔走相告,纷纷为大汉的政令叫好,而另一件免除伊循城三年赋税的消息也让当地百姓欢欣不已,整个伊循城不但没有新旧接替的担忧,反而处处洋溢着欢喜。

府衙之中,班辞正将几位官员绘制的地图合并在一处,和几位副将重新标注伊循城的地形,包括屯田河道沟渠的部署也都画在上面。

看着地图上新旧屯田的两块区域,班辞叹道:“当年数千人于城东西十里屯田种地,垦耕地两万亩,那是何等壮阔之景象?如今却只剩方圆两三里,灌渠干涸,杂草丛生,这鄯善王难道只知收税敛财,不知安民保国么?”

其中一位官员无奈笑道:“将军有所不知,伊循城在八年前就成为了安末真达的封地,这里的一切都是他说了算,他只想设置关卡收税,哪里会顾及平民百姓?而且还向普通百姓收取和商队一样的税收,许多人不堪负重,都跑到且末去了。”

“原来如此!”班辞一阵咬牙,正要再问,忽然副将进来禀告:“将军,且末遣使来见。”

副将名叫商越,字丘羽,曾是戍己校尉部的兵长,因其武艺不错,又颇知兵法,被王凌提拔为都尉,此次西进与班辞统领一军,二人都以征西建功为荣,练兵行军相得益彰。

“且末?”班辞有些意外,剑眉微蹙:“自都护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