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为民,家眷随迁,则四川湖广一万余户有活命产业。
诸卿,以为朕决策如何?”皇帝问道。
这跟驿站改革有毛关系?
不明白无所谓,诸臣拜服:“陛下圣明。”
“朕想说的是,任何改革,都要妥善安置相关人员,便如漕运同样积弊无数,但是在解决漕工生计之前,只能修修补补。
生计!
这是改革中最重要的核心问题。
任何改革,都要仔细考虑这个问题。
便如驿站,若是直接裁撤,驿卒无业,岂不做贼?
所以朕没有以京兵替边兵,非是京兵不够精锐,而是边兵生计无着落。
天津、胶州卫所能裁撤,是因为卫所将官自有产业,而卫兵有生计。
生计之本,在于田地。
如今国内人多地少,虽然各处大力开垦荒地,不过略微缓解而已,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安南有大量土地,并且一年三熟。
打下安南,出征之兵就地为民,各给五十亩地,则国内可迁二十万户!
上次周王世子朱恭枵于杭州招募移民,被当地豪强阻拦,何故?
因为百姓迁移,人力稀缺,雇工价格上涨,豪强不得不给出更多的利益。
开拓安南所需人口更多,影响范围更大,尔等的利益同样会受损,但是,这部分利益本来就不是你们该得的。
投献、兼并,有几家没干过?
朕为什么今日才说?
曾经朕思量过清查天下田地,官绅一体纳税,甚至想过均分田地,却最终否决了这些想法,诸卿可知为何?”
“陛下仁慈,不欲臣等为难?”阮大铖小心翼翼地反问。
错误。
“臣以为,是因为臣等土地皆有佃户,即便重新划分,依旧不能解决无地百姓的生计。”冯铨抢答。
正确。
“卿等不降租降息,百姓可以去安南,而安南是一定要拿下来的,不只是安南,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地方。
善财难舍,卿等或许会想办法拖累南征……”
“臣不敢。”×若干。
“无所谓敢不敢。”皇帝摆手站了起来,道:“纵观历次改朝换代,无不是因为人多地少,百姓没了生计。
杀杀杀,杀死的足够多,活着的有了生计,也就安稳了。
不能向外开拓,只能内部乱杀,或者等建虏来杀。
兵戈四起,硝烟弥漫。
卿等可有把握保住身家性命?可能保证活到新朝并继续做官?可能保证其间自家的利益不受损害?”
众皆无声。
皇帝话说的太直白,这天完全没法聊。
改朝换代,百官改個主子而皇帝肯定凉凉,心知肚明,怎么好意思说出口呢?
不忠不义,为人不耻。
“臣誓与国朝共存亡!”×2。
阮大铖与冯铨。
皇帝看了想笑。
连党派立场都守不住,还想守住朝廷立场?
事实上两人也都投了“大清”,并且阮大铖真的为了建设“大清”而奉献终身了。
看破不说破,还是好朋友。
“短期来看,改革必然损害卿等利益,但这是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
新朝建立,必然产生新的藩王、宗室、功臣、文武,他们的利益从何而来?
而且改革成功,诸卿定然能从中获益。
便如开海收税,卿等之中必然有损失,但是你们想过没有,如今海贸真的饱和了吗?
卿等计算过没有,规模扩大后,挣的真会比以前少吗?
朝廷有钱了,扩充水师陆师,占据更多的地盘,经商的是不是赚的更多?
移民于海外,国内空旷,卿等身居高位可以兼并更多的土地,赚的会比现在少吗?”
诸臣沉默。
皇帝摆明车马,就看自己的选择了。
而且皇帝说的有道理。
地盘大了,人口多了,百姓有钱了,生意自然好做了,赚的应该不比以前少。
“臣受教。”首辅带头拜下。
“臣愿为陛下前驱,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冯学士高呼。
“愿为陛下前驱。”×若干。
皇帝摆摆手,道:“国朝弊政丛生,困难重重,不改革无以为继,朕开诚布公,诸卿当能看到朕的决心。
朕希望诸卿亦能坦诚,勠力同心,完成各项改革。
这些,不是嘴头上说说的,而是要付诸行动的。”
“臣谨遵圣谕。”×若干。
“通政司。”
“臣在。”杨所修出列。
“今日朝议内容,尽皆刊印于邸报之上,明发天下臣民,令上下知晓利弊,以备大规模改革。”
“臣遵旨。”杨所修应下。
“诸卿!”皇帝环顾诸臣,问道:“可有话说?”
首辅起身,道:“陛下宏图大志,英明神武,能为陛下之臣,臣荣幸之至。
然病去如抽丝,臣希望陛下能戒骄戒躁,徐徐图之。”
“朕有首辅,何愁犯错?”皇帝给予回应。
呕~
又开始互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