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四 藩王谋出路(1 / 2)

“小心点,绑严实了,这些可是孝敬太祖的,绝不能出差错。”

朱肃溱一边走一边喊,不时拉动绳子,生怕出纰漏。

“王爷爷救命~”

呼喝中,遂平王朱绍焜一阵风般冲进来,噗通跪下。

“什么事这么急切?起来说。”朱肃溱问道。

朱绍焜不起来,道:“孙儿清点家财,发现不够孝敬钱,求爷爷援手。”

“你啊你,叫你祖父省着过日子,不听,你爹也不听,你还是我行我素,现在好了吧?”朱肃溱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求爷爷援手。”朱绍焜磕头。

“不是爷爷不帮你,是没法帮,那么多分支,真心帮不起。”朱肃溱拒绝的很干脆。

国朝制度,嫡长子继承爵位,余者降一等分封。

朱肃溱十三个儿子,大儿子继承周王,另外十二个儿子封郡王。

新的没什么积蓄,肯定要拉一把的,其他的亲戚就算了。

太多了。

周藩的郡王有七十多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加起来大几千。

都跑来借钱,没有百八十万搞不定。

倒也不算大钱。

好处呢?

看不到啊。

“难怪皇帝如此做,这负担重而无收益,换谁也不乐意啊!”朱肃溱悟了。

宗室如此多,而王府配属官二十八人,郡王属官二人,镇国将军属官一人,都是要吃朝廷俸禄的。

皇帝不容易啊。

体谅,但是该赖还是要赖的。

朱绍焜可体谅不到皇帝的难处,只磕头叫道:“爷爷救命,不能看着孙儿去死啊。”

“不就是削爵吗,死不了,别慌。”朱肃溱安慰道。

孙个锤子。

首代遂平王朱有颎,而朱绍焜的爹短命,他已经是十一代。

不论五服还是十世,都已经没关系了。

平日各过各的,一辈子见不了几次,根本没感情好吧。

大家感伤福王唐王被削藩,也不是因为感情,纯属于兔死狐悲。

“难怪皇帝不待见宗室,这样的亲戚,真的不要也罢。”

周王又悟了。

没好处,没感情,谈个屁啊。

但是总让朱绍焜这么跪着也不是个事。

朱肃溱眼珠子一转,道:“焜啊,留在国内没什么意思,不如变卖家财去东番岛啊。

皇帝的态度你也看到了,以后这种事估计不会少,这次熬过去了,下次怎么办?

去东番,自由自在,一展所长,这也是皇帝希望的。”

朱绍焜傻眼了,问道:“孙儿文不能治民,武不能上阵,去东番能做什么?”

朱肃溱慈祥地笑道:“别低估自己嘛,你看桂王,历练了一番,不也能把土著打的哇哇直叫?

太祖之后,这种那种毛病不少,打仗的天赋却是有的,别怀疑自己嘛。

你去东番,仍归周藩,我让你叔给你安排个好职位。”

“爷爷不是和世子断绝关系了吗?”朱绍焜傻傻地问道。

这脑子,难怪十几辈人攒不下几千两。

去了东番只能教蒙童,实在不行替人写信,识字的可都是稀缺人才,不愁没用处。

朱肃溱平复了一下心情,继续忽悠道:“东番有港口,制糖、甘蔗酒、鹿皮等,做生意也好,种田也罢,都容易发财。

你在恭枵手下做事,肯定亏不了你,怎么说都是周藩一系嘛。”

朱绍焜心动了。

朱肃溱见状,趁势追击,忽悠着朱绍焜当场写了奏折,请求迁移东番。

派人连夜送出奏折,断绝了朱绍焜的后路后,朱肃溱考虑是不是多忽悠几个人过去。

下面的不好说,镇国将军和郡王肯定是识字的。

朝廷设置属官中有教授一职,负责教导王/郡王/镇国将军本人以及儿子的。

哪怕手无缚鸡之力且五谷不分,写写算算肯定行。

事实上,在这文盲遍地走的时代,读书识字的都是高级人才。

“嗯,不能干坐着,各家走走,能骗……帮一个是一个。”朱肃溱为了儿子的发展,不但操碎了心,还彻底拉下了脸。

瑞王就没这些烦恼。

没有旁支,就藩不久,皇帝要的保护费……咳,孝敬钱,可不敢说出来,免得被人弹劾了。

皇帝可不待见自己。

三千两而已,毛毛雨啦。

此时夜色已深,朱常浩陪着母亲周端妃看完戏,送她回屋。

话题不免转到了保……孝敬钱上。

“今次三千两,下次倍之,下下次又倍之,待承受不住,削爵去国啊。”周端妃忧心忡忡。

“母亲不必担忧,瑞藩有田地商队,年进二十万,儿子节俭着用,每年留十万两,足以支应。”朱常浩信心十足。

“不能大意。”周端妃很怕皇帝。

差点就被病逝了。

“孩儿不犯错,约束好下面人,朝廷拿不到短处,徒呼奈何。”

“日久天长,哪有半点错处没有的,依我看,还是要想个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