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不妨等两年,给下一任首辅留个功绩。”首辅说道。
“时机不成熟吗?”皇帝问道。
“陛下每年免徭役,可宣示仁善。”首辅委婉地说道。
皇帝需要继续收拢民心以巩固统治。
毕竟,海、酒、矿、盐等改革,动了太多既得利益集团的蛋糕,不把百姓抓在手里,这龙椅就坐不安稳。
斗争的精髓: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
魏忠贤刚拿下,就免了摊派,随即年年免徭役杂赋,既得利益集团想鼓动百姓都无能为力。
想继续深入改革,就必须更牢地抓住民心。
“首辅公忠体国。”皇帝叹道。
“臣没指望有生之年把事情全办了,还得陛下励精图治。”首辅说道。
“朕晓得,等土地人口统计完毕,才是改革根本之时,就是不知道谁能实施,又便宜了谁。”皇帝没有深入的说。
什么是根本?
土地和人口。
摊丁入亩才是根本之策。
但是想实施,必然阻碍重重,内阁不给力的话,怕是搞不了。
而就目前来说,没有百八十年是不可能免除农业税的,因为朝廷需要粮食,大量的粮食。
全凭收购,朝廷负担不起,城市里的人吃不起,不能行,后世也是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免了农业税的。
谁能做到这点,谁就是新的圣人。
路漫漫修远兮。
放下这事,皇帝没再耽误首辅时间,背着手晃悠出了宫。
这一晃,就晃到了大雪纷飞的季节。
河流冰厚过迟,野外雪深及膝。
京师里,家家户户冒出了淡淡白烟。
粮价历年最低,又有煤炭供暖,百姓可以过个快活年。
皇后不快活。
若非未出月子,她肯定得跟皇帝闹一闹。
去年冬天跑出去,套虏没打成,跟建虏打了一场,可是把宫里吓的够呛,今年又出去,不知道会闹什么幺蛾子呢。
奈何,帝意已决。
出兵。
五万兵,三万民夫兼移民,号称二十万。
别问,问就是粮食够多。
就在皇帝率领大军离开后的两天,一只车队缓缓进了京城。
东吁(缅甸)、暹罗、南掌(老挝),东南三大国齐齐派出了使者,同一天抵达。
兼管理蕃院的温体仁亲自到城门口迎接。
三位使者下车,上前行礼,道:“下国朝圣使董和平(李爱仁、何慕义)见过上国天官。”
“三位多礼了。”温体仁笑眯眯地说道:“城门狭窄,容不得三车并行,且随本官步行,如何?”
三人对视一眼,同意。
一路上,三家为了谁先谁后吵了无数次,此时不好当着天官的面吵,只能折中。
见城中百姓喜笑颜开,三人都是暗暗心惊。
一路行来,百姓安居乐业,而京师里百姓竟是人人带笑,可见大明治理之好。
大明好,他们可就不好了。
他仨为何急急入朝给大明皇帝送生日礼物?
怕落得个郑氏的下场。
其实阮氏也想来朝贡的,但是被大明礼部拒绝了。
叛逆之贼,没有资格。
安排三家抽签入住驿舍后,温体仁先进了东吁国使者的院子。
“未知上官来访,所为何事?”何慕义恭敬地问道。
“国朝已定南交趾之叛,然贼首郑柞及诸多贼兵贼将逃入东吁,交趾多次交涉,东吁拒不交人。
朝廷本欲发兵征讨,然而陛下仁慈,不欲生灵涂炭,因此给尔等机会。
把贼首及贼将兵交出来,免得落个从逆的下场。”温体仁全无朝堂中的和气,上来就咄咄逼人。
大明,就是要这么霸气。
“上官,此间有误会。”何慕义连忙解释道:“郑柞等人并未进入我国,而是盘桓于群山之中。”
“是嘛?”温体仁似笑非笑地反问。
何慕义很想说是,但是不敢。
大明军队完全可以撵着郑柞走,到时候深入国境甚至逃进东吁国都怎么办?
“上官容禀,下官立刻派人回国落实此事,若贼首果真逃入东吁,一定捉拿。”何慕义使出了拖字诀。
温体仁可不是容易打发的,道:“本官要一个具体时间,捉拿郑柞的时间。”
“下官不知道,实在无法回答。”何慕义脑门见汗。
预计同大明交涉会很难,缺没想到会这么难,而同和兰人的交涉就很容易。
阮氏的使者抵达和兰东印度公司。
求援,结盟。
条件不能说是随便提,也是予取予求。
什么给租界、通商、免税,相比于灭国之灾,这些条件都是洒洒水啊。
和兰人要的不多,仅仅一个港口和自由通商权,并且愿意协助阮氏对抗大明。
双方可谓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