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八 鞑靼入侵(1 / 2)

“爹,左辅一辈子没打过仗,功劳不显,你怎么这么难过?”太子好奇地问道。

“他没打过仗,但是他的本事,能保证打仗打赢。”皇帝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农政全书,集古今农业生产技术之大成,尤以备荒为最。

以国朝当前天灾迭起的情况,此书当为施政者必读必学之书。

你要记住,打仗并不是把兵将派出去就行的,它是整个国家力量的统合,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这个道理。”

太子似懂非懂的点头,又问道:“爹精通农政全书吗?”

能不能好好聊天?

皇帝没好气地说道:“你爹没看过,做皇帝的,用对人就行,无需事事亲力亲为。”

太子很迷惑,只是徐府里许多人迎了出来,不好追问。

徐光启独子徐骥,荫授行人。

行人时负责传递圣旨的,只要礼节到位就行,无需能力,而徐骥的五個儿子同样无甚才能,都是那种需要认真而非干才的职位。

倒是他外孙陈于阶继承了徐光启的数理之学,而且为人练达,年纪轻轻便成了军器监主事。

除了亲眷,还有诸多下属、门徒,都来恭迎圣驾。

进入灵堂,只见邓玉函领着几个教徒,围着左辅棺椁唱赞歌。

没来给皇帝行礼。

当即就不爽了。

死者为大,且等着。

巡城司人手众多,消息灵便,阮大铖第一个赶过来。

待他上香之后,皇帝问道:“帛金呢?”

阮大铖摸了摸腰间,尴尬当场。

光想着迎奉皇帝,出来的匆忙,忘记带钱包了。

皇帝痛心疾首地说道:“左辅清廉如水,家无余财,你等为同僚,不襄助一二,左辅家小如何度日?”

那你赏些金银啊!

再说了,他儿子孙子都有官职,怎么就活不下去了?

“臣知错,一定补上。”阮大铖说道。

在京文武陆续收到消息,匆忙赶来吊唁。

礼节周到不周到,皇帝没怎么在意,心意不到,皇帝就会有表示。

比如毕自严送二两银子,皇帝点头,冯铨送了二十两,皇帝就皱眉。

眼看冯通政使又补了五百两,太子表示学到了。

没必要为难穷人,搞钱就要搞富人。

冯通政之富,京师无人不知,太子也是有所耳闻的。

三天时间一晃而逝,遵从徐光启遗愿,徐骥领着诸子,在礼部官员陪同下护送左辅棺椁归乡安葬。

葬在家乡的天主教堂前。

算是徐光启为天主教做的最后一点贡献。

以遗骸护持教堂,即便当年的南京教案重演,这处教堂大概率能留下的。

左辅多虑了。

朝会恢复后,定徐光启谥号文成,追授松江伯,其子徐骥降为子爵承袭。

定制,大学士任期最长十年,内阁首辅任满或病逝于任,封侯,余者封伯,尚书级别封子爵,侍郎级别封男爵。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臣只能这般表达内心的激动。

国朝祖制,非军功不得封爵,因此文臣难封,如今给文臣设了一条封爵路线,都是干劲十足。

要好好干。

半途被撸掉,可就什么都不会有的。

朱燮元递补左辅,王徵接右辅。

南徐北王,老王除了不爱纳妾,水平上真不差。

而且就目前来说,天主教徒们依旧是最具科学思维的群体,为了保证大明科学事业的发展,必须让王徵补入内阁。

这跟张至发接替李国普入内阁的道理是一样的。

皇帝的侧重,需要通过任命的官员来反应,而不能仅仅嘴上说。

十二月初,孙承宗穿过山海关,到了通州。

“辅臣!”皇帝远远地招手。

孙承宗大惊,连忙下车。

皇帝已经策马奔至面前。

孙承宗拜下,道:“陛下如此厚遇,臣愧不敢当。”

“别多想。”皇帝扶起孙承宗,道:“朕是过来看看京煤东运的,正好辅臣回京,因此来看看。”

看破不揭破。

孙承宗微微一笑,道:“陛下可是忧虑登州雹灾?”

“岂能不忧?”皇帝叹了口气。

十月初,登州忽降冰雹。

登州急报:“遮天蔽日,小如指,大如拳,甚有如头颅者,持续两刻钟,死伤无数,哀鸿遍野。”

山东布政司急报:“波及登州半境,北覆登州港,东至宁海,南至翠屏山,西至招远。

初计死者过万,伤者五万有余,房舍皆损,大小牲畜毙命者不可计数,非十年之功不能恢复。”

伤亡数量,超过一场大战。

“水旱瘟疫,皆可提前防备,亦可从容应对,忽降冰雹,全来不及反应,为之奈何?”皇帝叹道。

孙承宗说道:“陛下,山东上下应对得当,又有朝廷赈济,可保登州顺利度过灾情。

且灾情发生后,山东守备师立刻开入登州,救民水火之中,朝野莫不称赞,可为各省守备军之典范。”

皇帝露出微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