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蒂罗尔地区的几所教会学校已经开办将近三年了,随着学校数量的增多,暴露出的问题也越加明显。
因为宗教信仰因素,教会在当地有着不可替代的号召力。再加上当地政府机构大张旗鼓地宣传,尤其是突出“免费性质”更是吸引了大量穷人的关注。
起初在蒂罗尔开展的教育工作,可以用“火爆”二字来形容,这点光从各个教会学校中挤满了各式各样的人就能看出来。
但很快一系列问题就出现了,首先是这群受教育者素质上的参差不齐,甚至有些人之所以选择接受教育的唯一因素就是可以蹭饭。
为了尽最大努力教化更多的蒂罗尔山民,教会的办校纲要上面加了不少福利举措,比如入学者年龄不限和免费提供午餐等等,而这也是听取了弗兰茨的建议。
可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些爱贪小便宜的家伙打起了薅羊毛的主意,很快经过他们的加工和夸张描述,一传十,十传百,使得不少蒂罗尔人受到了蛊惑,也成为了蹭饭大军中的一员。
很快就逼得教会不得不出台新的规章制度,严防这些只以蹭饭目的而入校的投机者。
平心而论,免费午餐对于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山民们来说有着十足的吸引力,因此并不能草率地把他们全都归入“投机者”行列。
但的确其中有一部分人只关注那些免费的食物,并不想在学校学习,他们利用学校最初的不限量提供食物这一规定的便宜为自己牟利,甚至为了方便运送每次来都带着麻袋和箩筐。
这些人几乎每天都带着大量的食物回家用于喂猪和当肥料用,甚至还被有些不懂得珍惜的家伙直接丢弃在路边,任由它们腐烂。
这才逼得教会不得不做出改变,颁布了“不可以将食物带离学校,免费午餐每人一份,一日上课未满四节,不得领取”的新措施。
结果新规定出台的一个月内,就有三所学校被人放火烧毁,超过一百名教职员工遭到殴打或者虐待,十一名牧师被人拷打致死。
这一次教会联合蒂罗尔政府与军队,誓要将那些肇事行凶的暴徒全部一网打尽。但是当地民风彪悍,暴徒非但没抓到几個,宪兵反倒是赔进去了近百人,其中还折损了数名优秀的猎兵。
而且这次行动还引发了一个恶果,那就是警惕的山民们从此不再踏入学校的大门,连带那些真心想来学知识的学生们的身影也消失了。
一时间,这些教会学校的门前,直接从门庭若市变成了门可罗雀。最后,得知情况的弗兰茨不得不给蒂罗尔的地方防卫军司令部写信,请其帮忙化解这场危机。
有鉴于皇室在蒂罗尔人心目中的崇高的地位,所以事情办得非常顺利,很快一百多名暴徒被羁押到因斯布鲁克的黄金广场上。
(因斯布鲁克是蒂罗尔首府,奥地利帝国曾经的首都。)
其实根据教会自己的记录,真正的暴徒人数远远不止这个数字。但被弗兰茨无视了,因为他压根也没想进行报复。
这些山民如果真能被几百具尸体吓住,那么多伟大的征服者也不会在这种问题上伤脑筋了。
劳舍尔大主教前期前往因斯布鲁克宣读了皇帝的敕令,原则么自然是“只诛首恶,胁从不问”很快暴行的五名发起人就被判处了绞刑,并立即执行。
在死前,那些暴徒真诚地执行了牧师们提出的,要他们忏悔的要求。
然而这并没有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很快就又有相同的恶行事件发生,这时候弗兰茨才明白,似乎传统的悔+罚模式并不好用。
以至于最后他不得不通过劳舍尔大主教让当地的教会学校上插上皇室的旗帜,并且还指令当地驻军守护,才将这股暴行平息了下去了。
之后,教会再次出台了“成年人不得入学教会的未成年人学校”这一规定。
与此同时,还在蒂罗尔地区开设了一批专门的成人学校,虽然明面上还是免费教育,但是免费午餐被取消了,自然很难吸引到人,最后这些学校中的绝大多数都被迫关闭。
谁曾想好不容易消灭了带头捣乱的某些地头蛇,新问题又接踵而至。那就是当地人薄弱的教育观念。
像因斯布鲁克这样的城市居民还好,到了乡村,尤其是山区,那又是另一种景象了。有的村子甚至没有一个读过书的人,所以自然不懂上学的真正意义。
在这些乡下孩子的眼里,只要能蹭到饭,那他们就会积极地以实际行动作出表率。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来上课的乡村学生们对于手工课十分上心,他们会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去制作手工作品。
这让想用手工课来宣传教育的老师们哭笑不得,这些淳朴的孩子,让他们既感动又无奈。
为了改变当地的落后思想,弗兰茨希望劳舍尔大主教能发动当地的教士们以讲故事举例子的方式,去教化当地的民众。
然而现实问题是,这些山民的住所往往十分偏僻,来往非常不便。那些早就习惯了的当地教士还可以接受,而从从其它地区选派的教士们宁可脱下长袍,也不愿意天天钻山沟。
这导致了整个蒂罗尔教区对于维持当地教会学校的积极性不断减弱,直到有一天劳舍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