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一山更比一山高(1 / 2)

外面是刘厂长和刘主任,两个正在慢悠悠的去洗手间。

屋内是房院长和许大茂。

“听说许主任帮刘厂长解决了鸡蛋的问题,端的是功德无量,我必须再敬您一杯。”

房院长又是一口干,而许大茂现在没心情喝酒,也就是轻轻抿了一小口。

大口喝酒固然豪爽,胃疼的时候就会很狼狈,不过这里是医院,实在不行可以当场让医生过来挂上一针。

许大茂疑惑的是突然提这件事是干什么?医院根本不缺这点东西。

人少,物资供应多,再加上一些额外的收获,日子过的不知道比机修厂好多少,轧钢厂也比不上医院的福利待遇。

“医院应该不缺这点东西吧?”

“就是感谢您做的好事,没别的意思,就是想多喝一杯。”

现在屋里就他们俩人,刘厂长带着刘主任出去了,这很明显是故意空出来的"真空期"。

就和以前领导让你去买烟一样。

看桌上有没有烟。

说"去买烟",主要就是让你出去,在外面多待一段时间。

要是加了"快去快回",那就是真的让你去买烟。

有些饭局需要有一些隐秘的空间相互深入的了解,而现在大部分都把这个"过程"放在了第二场甚至是第三场,饭局就变成了单独的饭局。

而类似于医院这样的单位招待,特供酒,特供烟,抽不完,根本抽不完。

刘厂长主动腾出空间,就是因为房院长提出留下吃饭的时候,许大茂没有拒绝,可能是有事要说。

因为这一个可能,所以他就主动带着刘主任离开一段时间,无论是不是真的有事,至少时间是空出来了,从哪方面来说,都是有功无过。

“来来来,许主任快来尝尝鱼汤,汤白浓郁,肉质鲜美。”

一勺鲜汤下肚,许大茂也是打开了话匣子。

“房院长,我对医院还有不少好奇的地方……”

“许主任,别这么客气,这医院里面没有新鲜事,也没有秘密,人来人往的有点风吹草动要不了几分钟都能传的人尽皆知,您要是有什么想知道的,尽管问。”

“我就是想问问咱们医院现在有多少老中医?”

“中医?您说老中医?那我们医院一个老中医都没有。”

这个答案让许大茂有些许的惊讶。

这么大的一个医院,怎么会连个中医都没有呢?

“那中医呢?”

房院长放下了酒杯,坐直了身体,一副要长篇大论的样子:“这个事还要从以前说起,落后的地方多是赤脚郎中,有些名气的大夫都会选择去更大的地方,后面开始推广西医,这些半吊子大夫作为半个会医术的门内人,接受学起来都比普通人快一些,所以小地方的赤脚大夫就这样没了,其实不是没了,而是转成了跟着医书治病的西医。”

不要觉得以前落后的地方的赤脚大夫医术有多么精湛,其实大部分都是半吊子,算是一种营生,谁谁谁干什么失败,三十多岁一事无成,回老开了个药铺……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非要形容的话,旧社会那就是治死人,也只能说这个病人该死,活到头了。

有真本事在身上的,肯定不会留在愚昧落后的乡下。

这些好歹有间铺子,还有没铺子的江湖郎中。

走街串巷的江湖郎中,是属于"五花八门"中"五花"之一,"木棉花"就是比喻走街串巷的江湖郎中,医术怎么样先不说,这种江湖郎中一般都兼职有副业,比如"踩点""骗妇人""拍花子""拐卖人口"……

这副业和走街串巷的货郎差不多,反正就记住一点,旧社会那些能远行的人,身上多少沾点江湖恩怨,普通人一生最远的路,可能都翻不过眼前的那座山。

更多的是江湖行当"皮"门卖药的,什么"大力丸""膏药贴""虎骨酒"等等诸如此类,是真是假不说,就算是假的,也找不到人了,下次来的又是另外一个人,没准还要再骗一次。

这叫生生不息,谁让这些乡下人没什么见识呢。

特别是那种"包治百病"的膏药,哪里疼贴哪里,偏偏就是有人信。

就记住一句话,不要轻易的相信陌生人,就能避免人生中百分之八十的危险。

就是这些骗子随口编出来的东西,口口相传,最后都能写到正经的医术上。

还有一些是重疾,根本就治不好,本是好心,为了给人一点希望,就会编出来一个不存在的药方,什么"坟头草""上吊绳""死人枕席",最离谱的是把"月事带裹着癞蛤蟆埋在大门口",主打就是一个猎奇,然后也被写在医书上。

所以对于古人的医书记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为人家是真的什么都往书上写,主打的就是一个随意。

自从西医传进来之后,就在这片土地上快速的发展,方便,快捷,便宜,这些都是优点,进入十九世纪之后,就有了官方的推广发展。

六十年,就是三代人,此消彼长之下,医院里都是西医也无可厚非。

“所以咱们医院的医生……”

“说起来……看这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