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书友大海广阔般的聪明阅点打赏,木偶拜谢!)
奥匈帝国的军备差劲,在开战之前石红联还没有确切概念。
但是到了战场上后,他立刻深刻的体会到了,奥匈帝国陆军真的太废了。
双方战壕相距足有9公里,南华一方的75mm野炮稍作前置就可以轻松打到奥匈一方的战壕防线,而奥匈的火炮根本打不到南华的防线这边,最接近时居然还差了1000米。
(奥匈帝国的主力部队采用的乃是M.5青铜炮,根本不是欧洲强国普遍采用的钢炮。
1905年奥匈军事情报局就曾警告奥匈军方,M.5炮比俄军同级76mm“普梯洛夫”野战炮少了整整一公里的射程,射速也处下风。
但是为了省钱,奥匈军方依旧采用M.5装备部队,奥匈军方采用此炮的原因就是物美价廉。
1914年的战争爆发前夕,奥匈军事情报局就对俄、奥两国野战炮兵做出分析,认为俄国师、军级野战炮在射程和炮弹重量上已完全压制了奥军,并且拥有数量优势。
俄国一个师配备48门炮,奥匈配42门,德国则是80门,几乎是奥匈的2倍。)
而且奥匈帝国陆军没有重炮,只有野炮轻炮和榴弹炮两个种类,这让带来105mm口径的野战重炮的南华感到十分受伤。
看到对方的火炮这么差劲,石红联总算明白了,为何昨天南华军到了之后可以十分安逸的挖掘战壕,而对方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打断南华军的企图。
……
说完火炮的差距,再说飞机。
同样都是双翼飞机,南华的飞机可以飞过去轰炸奥匈一方的阵地,而对方的飞机却几乎伤不到南华一方。
首先是南华的飞机空中更加强悍火力强大,而南华阵地这边还有专门的37mm防空炮。
奥匈帝国陆军没有这项配置,防空炮只能在他们最新的无畏级战列舰上能见到。
石全安本打算直接给奥匈人刷一波大火箭的,但是石红联制止了他,火箭的精度不够容易引发大火。
而卡塔罗海港内还停着不少军舰,而且那边的港口设施都很重要,不能乱来。
石全安只好悻悻作罢,不过南华的火炮和飞机足够折磨奥匈帝国陆军了。
7月1日下午5点钟,南华远征军已经连续出动了100架次飞机轰炸,每架飞机每次可以抛炸20枚炸弹。
2000枚炸弹,直接把奥匈一方的阵地炸烂了。
奥匈帝国残余的陆军再也没有抵抗的勇气了,他们举起白旗投降了!
面对这样容易的胜利,让石红联等将领十分意外又份外觉得不痛快。
他们铆足了劲想同对手好好鏖战一场的,谁知道,对手这么不禁打!
……
既然对手投降了,那么赶紧接收阵地才是,天色马上就要黑了,不能再耽误了。
于是安排士兵给敌方缴械,再然后就是过去接收港口中的战舰。
港口中的海军士兵和军舰并不多,因为大部分的军舰都提前跑了。
在之前的奥特朗托大海战时,奥匈帝国海军就已经察觉到了同南华潜艇部队的差距。
是以他们早早的把大型军舰都开走了,如今港口里只剩下三艘驱逐舰,排水都是千余吨的。
舰船上面的舰炮都有些残旧,区海娃准将率领的海军分舰队堵在卡塔罗河湾口一下午愣是没有遇到一艘敢于出来对战的海军舰船。
等区海娃接到陆上战斗已经结束的时候,他们也大感郁闷。
奥匈军实在是太菜了!
英法联军的法国指挥官得到南华的通知时,告知他们,采蒂涅的奥匈援军根本没有出来,他们好奇去采蒂涅查看,发现那边已然成了一个空城。
是以英法联军直接接收了门第内哥罗的首都,尼古拉一世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从安提伐利港动身赶往他的首都。
……
初步检查,发现投降的奥匈士兵有1800多人,他们属于奥匈帝国第三集团军马扎尔(匈牙利)地方防卫军后备第三旅,他们这边驻守的部队并不是一个师。
这让石红联更加受伤,敌人都跑的差不多了啊。
因为天色黑了,南华远征军不得不架起火盆,在战场上夜审奥匈方的军官。
首要问题就是询问对方,他们搜刮的财物都放在哪里了。
这个问题很关键,奥匈帝国的驻军肯定不是圣人,到这边来当土皇帝,肯定得刮点油水。
谁知道,他们审问过程中发现这些俘虏的人种十分复杂,除了马扎尔外还有克罗地亚、波黑以及捷克斯洛伐克人。
各种人种的士兵共处一支部队中,他们的语言各异,无法做到切实沟通,难怪会打败仗。
这些家伙语言各异,也就不能好好审问了,仅有的一部分日耳曼人也没炸出来什么油水。
无奈之下只能放弃了,不过这么多劳动力不能浪费,得让他们好好干活。
第二天一大早,南华军把懂得德语的俘虏任命为头领,让他们带领俘虏兵清理战场,尸体。
区海娃则是带领着手下的海军士兵接收卡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