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从军记-北防与北伐(1 / 2)

非遗传承人 王者近水 1025 字 4个月前

五天后,督军回到后方大营,把结果汇报给安抚使,安抚使打开朝廷面授的地图,大惊对他说道:“糊涂呀,本次朝廷的使命是令我们北伐,不是北防,敌方粮仓被烧,必然放弃撤退,是我方进攻,夺取土地城郭的良机,如此大功,怎能不赏。”

一听上司这话,他脸色铁青,忙跪下叩头道:“是下官见事不明,下官这就返回大散关,令他们从速进军。请安抚使大人面授机宜。”

安抚使指着地图道:“目前大散关对方防守的是伪军而非金兵,多是我宋人,无可奈何下才当兵的。只要我方军队一出,再宣以仁义,他们心系故国,肯定会不战而降。你速速赶回大散关,奖励土卒,宣布本府命令,从速出兵,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大功。”

吴参将接到命令后,哭笑不得。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现在,敌方粮仓被烧已八天,边塞已有防备,再去进攻,只能是硬碰硬。失去故土五十年了,不是十年,祖辈的记忆已淡薄。现在当兵与我们对抗的都是领土被占领后才出生的,上司还把敌军视为宋人,认为他们会不战而降。我方土兵又多新招募的,大散关城墙高大坚固,防守还成,带着他们出战,到时降的是谁都不一定。可军令如山,自己只一个参将,不可不从。

《军令》

军令出,如山岳,

江山易,人心变。

国土沦丧五十年,

臣民更替已两代。

无人记得靖康耻,

已视自身为金人。

北人心已归金国,

如宝岛曰自然独。

朝廷要的是收复失土,城市散关城是失土,边垂小镇也是失土。大散关虽为兵家必争之地,但两国有好几十年没有发生过战争了,边民的物品通过边关的小镇进行交易。小镇不象城,它没有城墙。如敌人没有警觉的话,夺下它,也可以向朝廷有个交代。吴参将想了想,这是个好主意,全了朝廷的面子,攻打难度又小,自方兵力折损低。张屠夫因为前面的功劳,已升为二十人队的小队长了,另两个猎人是队副。吴参将感觉他们机灵,于是,决定派了张屠夫一行先到镇上探听消息,并吩咐他们,除派人报信外,其它人乘着局面混乱时,与镇里的难民一起混到金兵驻扎的散关城,为后面的进攻作内应。

“收复失土,结果是派人去收复没城防的镇,碰到硬茬就退缩,这太扯了吧。北伐这么伐,还能有戏?”客人有些不服气地道:“简直是劳民伤财的面子战争。”

“不一定吧,农村包围城市就是这么打的。”金华斌拿历史举例道:“新中国就这么建起来的,打法没错,关键是看民心的向背,将领的战斗意图,将领本意是为向朝廷邀功与保存实力,缺乏进击心,结果就两样了。”

出兵前,吴参将摆酒为他们壮行。主菜是上次猪下水腌制起来留着的。没办法,古代没有冰箱,腌卤是保持肉类不坏的最佳选择。

《鹊桥仙·卤猪肝》

盐白如霜,泡水去血,二个时辰腥除。八角茴香大蒜煮,得卤水美味无算。

猪肝入卤,文火慢煮,去掉浮沫汤纯。切片醮酱齿留芳,味思之朝朝暮暮。

酒足饭饱后,一行二十人扮成卖皮货的猎人来到小镇中。不久,张屠夫就传来了消息,小镇守军不到百人,都是些老弱残兵,并且他们听说宋兵即将来临,人心惶惶的。原来,宋兵不宣而战,金朝没有防备,被宋朝夺取了很多边境的小城。因为路途遥远,金国还没有来得及开始调兵遣将。

天助我也,吴参将急忙调兵前去攻打,对外谎称万人。镇中守军不知宋军的规模,加上上锋又没给出任何意见,闻讯宋军将至,急忙与大部分的居民一起,逃到散关城中,没作任何的防守。吴参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兵不血刃就夺得了小镇。张屠夫等也乘乱混入到了城中。

到了城中,张屠夫带人粗粗地侦查了一下,吓了一跳,守军居然有三千余人,不过,除几个当官的是金人外,士卒多是汉人打扮。并且看着也与宋朝的一样,多是老弱。这么多年没有战争了,这是常态。宋时军队分成禁军、厢军与边军,边军长年驻守,老弱较多,金朝也差不多。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虽说对方的散关城城墙不高,可一千对三千,攻的少,守的人多,绝对的没有胜算。收到情报,吴参将决定在夺得的小镇上筑起工事,计划建造城墙,作固守的准备。并把计划汇报给了督军的文官。

督军文官急报安抚使文大人,文大人正摇头晃脑地读着檄文:“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兵出有名,师直为壮,言乎远,言乎近,熟无忠义之心?为人子,为人臣,当念祖宗之愤。”

见他进来,看了报告,拉过来道:“这篇雄文可抵十万甲兵,凡有良心的汉民视之,必会揭杆而助我义师也。如今大散关之兵,共二千余,以二千攻三千,看似我兵少,但若以箭射檄文入城,城中忠义之汉人见之,必纷起响应,变故一生,就可轻取散关城。”

既然上司这么说了,他怎敢违扭,吹拍道:“两国相争,以德为先,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