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乐园纪与寒武纪(六)前口生物(1 / 2)

以上是“寒武纪”时代外骨骼的相关情况,而“前口动物”在这个时代的第二种专属部件,是通过分泌几丁质形成“贝壳”,属于增强装甲的另一种路线。

如果说“外骨骼”是节肢动物的标志,那么“贝壳”虽然代表性不是很足,却也可以算作是软体生物的一个标志。

“贝壳”和“外骨骼”的作用相同,即增加使用者的防御力,从而抵御来自大自然之中的各种威胁。

与“外骨骼”相比“贝壳”的优点在于,其并不是成型就被定死的,而是可以跟随使用者身体一同长大,所以就不需要像节肢动物那样定期蜕皮。

但在享受好处的同时自然也有劣处,“贝壳”比起“外骨骼”的优点只有一处,但缺陷却多了好几处。

首先就是好处反面的缺陷,既然是随使用者身体一同长大,那么就需要使用者不断哺育贝壳,否则时间一长就有质量下降的可能。

其次在硬度上“贝壳”不如“外骨骼”高,所以“节肢动物”经常可以使用“外骨骼”武装自己的口器,然后硬生生夹爆软体生物的“贝壳”来获取食物。

还有一点倒和其他生物没有太大关系,而是“软体生物”自身内卷导致的,即“贝壳”的归属权是可以相互抢夺。

这就不像“外骨骼”谁的就是谁的,你很难把人家搞死的时候,还保持对方的“外骨骼”不受到伤害。

而且外骨骼的适配性非常差,基本上是按照使用者独特的身体塑造,其他生物基本不可能拿来使用。

但“贝壳”就没有这么多幺蛾子,只要体型差距不是太大,杀掉原主后基本稍微修饰一番,就能够占据对方的“贝壳”。

“贝壳”的最后一个缺陷,在于使用者的移动速度会受到拖累,毕竟听“软体生物”这个名字就知道,肌肉系统起码在这个时代不太发达。

当然尽管“贝壳”有这么多缺陷,但依旧有不少“前口动物”玩家,选择在“寒武纪”时代进化出“贝壳”。

因为等“寒武纪”之后的“奥陶纪”时代,以“头足纲”为代表的“软体动物”,将会进化出强大的运动能力,取代“节肢动物”成为生物圈的霸主。

所以“寒武纪”时期“贝壳”有这么多劣势,走“软体路线”的玩家们也就姑且忍耐,等着到下个时代再发力冲击食物链顶层。

“前口动物”特有的最后一种部件是“分节”,而基本上还是以“节肢动物”最常使用这个功能。

所谓“分节”大家可以参考蚂蚁,这种生物典型的就是将身体分成3个节,当然最开始“分节”并没那么先进。

“节肢动物”最常使用“分节”的原因,是他们体表覆盖着“外骨骼”,没有“分节”的话会导致生物无法转向。

因此“外骨骼”配合上“分节”就很有必要,每一节身体的“外骨骼”都彼此独立,从而能够让“节肢类生物”得以转向。

当然这就会导致另一个问题,即“分节”之间的缝隙没有“外骨骼”保护,会成为敌人进攻的重点目标。

至于“软体生物”到如今虽然没有“分节”,但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显示,古代他们也是有过“分节”的。

而“后口动物”目前来说除了已经灭亡的古虫门外,没有发现其他门类中存在出现分节的情况。

“分节”在一开始属于“同律分节”,即即物种身体的每一节都形成一个单元,每个单元体内的器官都完全相同。

如此一来如果某个单元遭到破坏,可以用其他单元的备份器官进行活动,从而增强使用者的生存能力。

毕竟随着时代来到“寒武纪”,生物之间的厮杀将会更为惨烈,这种情况下多备份是有好处的。

“同律分节”在之后的时代中,能够继续进化成“异律分节”,即每个分节都会获得专门的职责。

毕竟每一节身体的所有器官都相同,虽然能有效备份但并非完全必要,会造成很大的营养浪费,尤其是后期分节越来越多。

因此“节肢类动物”玩家就会开始合并分节,让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有自己职责,从而提高身体器官的使用效率。

比如前端体节合并为感觉中枢的头部,中端体节保留肌肉和附肢,后端体节是内部器官聚集地,负责呼吸、消化、排泄和生殖等功能。

“外骨骼”、“贝壳”和“分节”,便是“前口动物”在“寒武纪”时代的专属3大部件,而他们还能够使用眼睛、附肢和神经节3个通用部件。

所以寒武纪必定是原口动物的时代,更精准的说是节肢动物的时代,分节、附肢加上外骨骼,诞生出地球历史上第一个凶猛猎食者奇虾。

而“后口动物”在“寒武纪”时代,也有一个属于他们的专属部件即“脊索”,听名字就能猜到其是日后脊椎的雏形,当然现在还很原始就是了。

总之随着“寒武纪”版本的更新,《生命的史诗》也从“多细胞生物时代”,进入全新的“海洋生物时代”。

“节肢生物”在这个时代中最先发力,他们在体表分泌出硬度惊人的“外骨骼”作为装甲,通过分节来加强自身的灵活性,同时还进化出用于捕猎的凶猛附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