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的沼泽淤泥太多,虽然没有石头树根,但容易积淤,水始终排不出去,得等到夏季河滩变干才能用水泥修建出水渠,继而整理田地。”
“因此,在夏季以前,这开垦还是得朝西山和东山走。”
亦失哈讲述了在河滩开荒的问题,朱高煦听后倒也不觉得奇怪。
东北的黑土地十分肥沃不假,但嫩江与松花江、黑龙江共同构成的大江大河使得东北在工业革命前并不适合搞农业。
漫长的冬季冻土层与春秋两季极容易形成的沼泽致使土地淤积,排水不畅。
吉林湾的环境还算好的,真正恶劣的还是东北的几大平原。
东北几大平原经历了数百千年的江水漫灌,这些漫灌的江水经过蒸发后使得矿物盐沉积反碱,正因如此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才鲜有人开发。
至于最惨的辽河平原则是因为没有修建各项水利设施,因此入海口的海水时常倒灌进入其中,致使辽河平原变成一大块盐碱地。
这一系列问题使得古代东北大河径流区发展农业不顺畅,哪怕是被誉为海东盛国的渤海国,也只能开发长白山丘陵一带的河漫滩附近,在这些地方种植水稻。
如今朱高煦他们要在紧邻松花江的吉林湾开垦河滩地,其中难度自然不小。
不过只要他们跨过这个难度,那便很难有任何农业的困难来难住他们。
“开荒的事情照你的意思办,总之河滩地是一定要开发的。”
“等到夏季,水渠和排水设施修建好,到时候开垦河滩地就轻松多了。”
“这些河滩地肥沃,我都不敢想利用它们耕种,能取得多高的亩产。”
朱高煦一如既往的支持亦失哈,正如他支持林粟、张纯和傅让一样。
对于朱高煦这屡见不鲜的支持,虽然已经经历太多次,但每次亦失哈都会觉得心头一暖。
“殿下您放心,奴婢一定会解决这河滩地的!”
亦失哈做出承诺,朱高煦也颔首面带笑意,十分信任他。
在亲眼看着育苗田栽种差不多后,朱高煦与林粟前往了军营,亦失哈则是返回河滩继续准备开荒。
渤海军军营设置在炮台山与桃园山南边,军营只是用木栅栏简易围了起来,栅栏周长六里,足以容纳万人在营中训练。
朱高煦抵达军营时,由于已经是午后,所有兵卒都在穿甲结阵训练。
“扎扎刺扎!”
军营之中,对于士兵的兵器训练并没有太过繁琐的步骤,要求的就是所有人结阵持枪,在结阵的同时步步为营的前进或后退。
坐在校台,朱高煦可以看到偌大的军营之中只有数百人在训练,这与军营的规模相比十分渺小。
“三场去了二百人,安东城去了五百人,南边随杨善人去了一百人,马队又需要五十人,当下城中只有留守六百五十六人。”
见朱高煦打量训练,林粟说出了当下军营兵马的数量,而张纯正在下面训练兵马。
“各部的女真扈从送来吗?”朱高煦偏头询问,林粟也点头道:
“各部都很准时,虽然还没完全开春,但眼下书院那边已经接收了六百七十五个女真扈从,另外冬季归顺我们的那些部落也有一百六十二个人想要报名学习参军,您看……”
他小心询问,朱高煦却不假思索:“他们要参军就让他们参军,同样在书院学习三个月,哪怕三个月后不能做到交流顺畅,但起码的军令得会听。”
身处关外,朱高煦不可能指望拉出一支完全由汉人组成的军队,别说他,就是当下的明军,也是由多民族士兵组成的。
朱高煦在武英殿时看过一些卫所的奏疏,如果依照这些奏疏推断,那当下的二百万明军军户之中,起码有五十万是色目、苗瑶、蒙古人。
日后的渤海军,肯定会比这个比例高,就当下来说,即便算老朱给自己的两千军户,他手中也只有三千五汉兵,两千女真兵。
这么一算,老朱给渤海王府的护卫名额似乎很快就要用完了……
“殿下,那些女真扈从的军饷要给吗?”
林粟突然提起了女真扈从的军饷问题,朱高煦对此也早就有了腹稿,因此回答道:
“教导他们的时候告诉他们,他们来吉林城参军入伍,虽然是被部落送来当扈从的,但我们都将他们视为渤海军的一份子。”
“不过当下的他们还不符合许多条件,因此军饷只有米十二石,盐二斤,布一匹。”
“等他们掌握了汉话,并且为渤海军了战场,那时候他们就可以成为真正的渤海军,他们的家人可以接到吉林城生活,孩子可以读书写字,军饷也会和真正的渤海军一样。”
朱高煦交代着林粟关于这些扈从待遇的一切,他不可能按照真正渤海军的军饷给这群人发俸禄,因为现在的他还拿不出那么多钱粮。
只有先稳住他们,慢慢培养出归属感,加吉林、安东、肇州三座城池可以自给自足,到时候后就能他们归入真正的渤海军了。
在朱高煦这般想着的时候,军营之中也出现了百余骑兵,他们人马皆负甲手持长弓与无箭头的箭矢,于三百长枪兵阵前来回面突,箭矢不断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