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遭遇风暴,便会船毁人亡,我在追击倭寇的时候,还救了几个疍户,让当地的官府给他们户籍。”
杨展说着自己的所见所闻,而朱高煦也听到了疍户这个熟悉的词。
不过疍户的事情可以先放一边,他更在意鸟粪的事情。
朱高煦并不懂怎么制作肥料,但他前世看过不少岛国靠海岛鸟粪发家致富的新闻,为此他还特意去搜了搜。
鸟作为卵生动物的一种,在陆地有很多的天敌。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鸟类不得不远离大陆,飞往偏远的海岛生活。经过了亿万年的迁徙,这些海岛几乎成为了鸟岛,地表覆盖着一层层的鸟粪。
由于海岛的环境,因此这些鸟粪很难分解,所以可以在长年累月中保留下来。
这些鸟粪,除了含磷比较丰富外,含氮也较多,可以说是天然的氮质肥料,无须沤肥就可直接施用。
从宋代开始,沿海的渔民就会开采海岛的一些鸟粪来给农作物施肥,后来发现的人越来越多,近海就很难寻觅到优质的鸟粪了。
不过,近海虽然不行,但是远海却还有许多鸟粪。
就朱高煦自己所知的鸟粪岛屿中,便有东沙、西沙、南沙等群岛。
虽然不及太平洋和南大西洋的海岛鸟粪丰富,但也足够使用开采。
就拿西沙之中的西沙东岛来说,二战时日本只是几年时间就掠夺了二十多万吨天然的砱肥,将其运回本土,满足了日本肥料的部分缺口。
到了后世五十年代,依靠人力,广东一个公司也凭借五百多人岛开采砱肥,巅峰时年产量达到好几万吨,完全是露天手工开采。
朱高煦记得这些海岛的天然肥料,直到后世都一直没有开采完,每个十年一座岛就能堆积起超过五厘米的天然肥料。
这些肥料如果能够形成产业链,那完全可以作用在大明的农业。
以五十年代手工开采,都能从南海开采回几十万吨各类天然肥料的产量来看,只要操作得当,朱高煦也能从南海获得不少于五十年代的产量,并且由于没有人开发过,兴许他能获得的数量还会更多。
以每亩不到百斤的投入来说,几十万吨,足够作用在数百乃至千万亩耕地。
按照朱高煦从南京了解到的农肥价格,仅这个产业,就能让大明每年获利不少于三十万贯。
这听去似乎不多,但只要形成了产业,这笔银子就能源源不断的被收入国库,而且不会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
用朱高煦在前世单位与领导开会的话来说,这就是做大蛋糕。
“三十万贯,只需要投入几千人……”
朱高煦一想到南海的鸟粪就能带来如此大的收益,心里不免有些牙疼。
只可惜他就藩的地方在吉林城,暂时还摸不到南海,不然仅这笔收入,就能解决他当下的燃眉之急。
“殿下您要是想,我可以让我父亲将这些海岛记下。”
杨展看着朱高煦的表情古怪,便主动提出了这个要求。
朱高煦听后也将思绪放回到现实,笑着点头:“好,你让你父亲多多巡些这样的海岛,日后我有用。”
他说完这件事后,又想到了杨展所说的疍户一事。
对于疍户,他前世了解过一些。
这些百姓常年居住在船,分布在长江、两广及福建一带,靠捕鱼、船运和采珠为生。
有关他们的记载,从自晋朝时就开始了,不过历代统治者基本都将他们打为了贱籍,因此被沿海百姓所歧视。
他们不能岸居住,不能参加科举,也不能与汉民通婚,还常常被课以重税。
由于只能在水居住,所以他们一穷二白,根本没有任何手段能与统治者抗衡。
疍户想要摆脱悲惨的命运,就只能期望统治阶级可以大发慈悲,然而他们的命运在历朝历代都未曾改变过。
清朝时期,雍正在位时明面开始宣布废除疍户的贱籍,但一直没有实际的施政方案,直到后世建国,才第一次开始大规模组织疍户岸居住,为他们建设房屋与学校,才算是逐渐消除了疍户的存在。
对于这些歧视,尽管朱高煦已经来到了大明朝四年,可他依旧不理解。
在他看来,沿海数万疍户,那都是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不管是移民还是实边,他们都可以出一把子力气。
“如果把疍户集中居住,让他们驾船去海收集鸟粪如何?”
一时间,朱高煦脑中闪过了这样的想法。
在他看来,这是可行的,唯一需要在意的就是把他们安排到哪里。
这件事情,自己得记下来,日后靖难成功,便要拿出来施行。
朱高煦在心中沉思,随后又与杨展说起了其它南边的所见所闻。
不过除了疍户与鸟粪岛外,杨展所说的其它事情,大部分都与朱高煦知道的没有太大差别。
对于西南的改土归流,说到底并没有太多的民族问题,有的只是阶级利益问题。
西南的土司虽然多,但朱高煦已经在黑水城弄出了火绳枪与加农炮,只要靖难能够成功,他完全可以选几名大将,一路横扫过去。
怎么改土归流?那自然是用后世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