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三方拉拢(1 / 4)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3096 字 7个月前

第247章 三方拉拢

“拿下了?”

八月二十三日,在广宁通往锦州的官道上,当朱高煦率领百余骑兵往锦州赶路的时候,一处驿站驻守的小旗官将队伍拦了下来。

“回殿下,标下也是刚刚收到锦州城的消息,燕王殿下在八月十九辰时击破耿炳文,听闻斩首数万,俘虏数万,缴获了许多粮食与马匹。”

“具体的情况标下不清楚,这是陈都指挥使让人送来的捷报,请您阅览。”

那小旗官双手将火漆密封好的一份书信递给朱高煦,朱高煦闻言也翻身下马,接过捷报坐到了这官道旁驿站外的椅子上。

跟随他而来的百余名骑兵纷纷下马,为他抬来了驿站内的简易遮阳布帐,同时护卫着他,并派人前去与驿站兵卒一同做饭。

在他们忙碌的过程中,朱高煦也将关内这几日所发生的事情看了个清楚。

“我这便宜爹……”

朱高煦啧啧几声,也不知道是在说朱棣厉害还是在说老朱厉害。

老朱的安排不用多说,如果朱标没有壮年而逝,那北方有朱棡和朱棣相互制衡,湖广有朱桢和朱柏,朝外有沐春、宋晟、李景隆。

就这一群青壮年派,也就朱棡带兵稍微弱些,但朱棡的手段却不低,足够牵制朱棣。

宗室叛乱有李景隆三人,外臣叛乱有宗室四人。

这其中,李景隆和朱棣还是能将兵二十万以上的存在。

这群青壮派加上老朱留下的底子,朱标如果能顺利活下来,以他不过四十四岁就能即位的年纪,哪怕只能活十年,也能带着大明开疆拓土,打下一片大大疆域。

老朱对自己那个大伯的恩宠,还真是难以挑剔,也难怪自家便宜爹上位后不管怎么摸黑,都难以抹去老朱对自家便宜大伯的宠爱。

当然,即便这其中有不少人病逝,可朱允炆要是好好干,那保底也是一个治世等着他开创,只可惜他缺心眼。

“吸……”吸了一口气,朱高煦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他真的很嫉妒朱允炆。

换做是他,如果老朱肯为他这么铺路,他起码能让大明的国力强盛一倍。

只是这一切都化作了无,靖难之役到现在,从渤海到真定,已经战死了不少于七万人。

这些兵卒若是交给一员大将,配给足够的物资,那足以灭亡一国,可现在却纷纷死于朱允炆的愚蠢。

“殿下,我们还去锦州吗?”

亲卫百户官见自家殿下看完捷报,当即上前询问。

“不用去了。”朱高煦摇摇头,目光平静,思绪却在飞转。

眼下南军遭受重创,即便派遣得力将领,也起码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将真定那六七万人重新整训一遍。

而且按照历史上齐泰,黄子澄等人的思路,恐怕现在已经在复起洪武朝的老将,并且调动了整个南方的兵马。

自己要等的机会,应该很快就来了,唯一的问题就是辽东水师的将领从何处寻觅……

时局已经不同,自己更不是当初那个只能带四五千人小打小闹的渤海郡王了。

历史上朱允炆在耿炳文战败阵没后之所以催促李景隆冬季北上,原因是要及时解决朱棣,为大宁运送粮草,以防大军缺衣少食,投靠朱棣。

可眼下,没有了大宁和辽东这两处纯投入的地方,尽管从军事来看,无法继续做到对燕军四面包围,但从经济来看却是大大的好事。

朝廷挣脱了大宁与辽东这两个每年纯投入近二百万石的都司衙门,便可以省下许多人力物力来着手解决朱棣,并且对于解决朱棣的办法也只剩下了一种,那就是稳扎稳打,徐徐推进。

“李景隆……”

朱高煦脑中闪过李景隆的面孔,眉头缓缓皱起。

他对靖难之役中李景隆的操作其实记得不多,为数不多记得的就是他不让瞿能攻城是讹传,以及他几次差点利用南军步兵机动性大面积迂回包抄朱棣,还有在北平之战遭遇朱棣时,能够指挥二十万人徐徐撤退,致使燕军连一个南军指挥使级别的斩获都没有。

前面的所有他都可以忽略,但唯独最后一条他无法忽略。

他是亲自带过四万大军的,结果是铁岭之战他差点中了吴高的诈败之计,而原因便是他麾下大军无法进行兵团作战。

往大了说,是四万大军磨合时间太短,往小了说,这是他本人准备不够。

如果不是他眼光还算毒辣,看穿吴高诡计,那惨败的就是他自己了。

正面指挥四万大军尚且如此困难,更别提撤退,并且是组织二十万大军撤退了。

古往今来,但凡将领指挥超过十万大军撤退而从容不迫撤退成功的,都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因为有太多因为兵马太多而将撤退弄成大溃败的事件。

有组织的撤退都如此,更别提李景隆是在与燕军骑兵对峙阶段才组织的撤退,并且还撤退成功了。

别说古代,就算到了近代能凭借电话、电台组织大军,但能在与敌人对峙阶段撤退二十万人,并且还未让团级编制遭受重创的将领,那也是屈指可数。

与李景隆正面作战,这显然不是什么出路,至少他朱高煦不想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