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并不认为自己能统一全球,在他有生之年,他能吃下西南、东北、南洋地区,外加上西域,他就已经十分满足了。
如果后世子孙能在这一版图上,借助日后可能研发出的火车,将版图扩大为实控三宣十慰,漠北、澳洲、河中地区,那就更为不错了。
至于朝鲜,如果不是西方入侵,它们将会在数百年的文化同化中,渐渐倾向并融入中原王朝。
对朝鲜和日本,朱高煦准备用文化来同化他们,对南方和西方就得文武并用。
这次的下西洋舰队航行返回后,一旦朝鲜得知昆仑洲本土势力孱弱,并且还有大量的金矿后,朱高煦可不觉得他们会好声好气的去雇佣当地人开采金银矿。
朝鲜与日本,本质上都是一个表面礼貌,内里肮脏的禽兽之国。
让他们在海外搞风搞雨,大明借助贸易来坐收渔翁之利,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当然,这个办法得建立在大明自身武力强大的局面下,不然很容易被噬主。
不过培养两条恶犬来时刻警醒自己,也不失为一个好事。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抬头看向了身旁伺候自己的亦失哈:“将东海府归入辽东府管辖。”
“另外看看今年天下有多少罪犯,只要确认不是冤案,尽数发配东海府。”
“大约……”亦失哈想了想,随后走到了书架上,将刑部交上来的文册翻看后才回禀道:“九千余人。”
“尽数迁徙。”朱高煦不假思索的吩咐,随后便低头处理起了奏疏。
自从上次朱棣想要北征的消息被婉拒,了解了燧发枪原理的他也不提什么北征了,只是让朱高煦在弄出制式的燧发枪后交给他看看。
除此之外,朱棣每日在西角门也会处理百五十份奏疏,剩余能分到朱高煦手中的,大约是平均百四十份左右。
如此既满足了朱棣了解朝政的心思,也减轻了朱高煦自己的理政压力,两边都很满意。
“殿下,沐阳伯胡纶求见……”
忽的,殿门的班值太监作揖开口,朱高煦也抬起头来:“宣!”
在他的召唤中,胡纶走入殿内,并往偏殿走来的同时唱礼:“殿下千岁……”
“无事不登三宝殿,西厂有什么消息?”朱高煦开门见山,胡纶也躬身道:
“驻日百户所探查到了消息,足利幕府的将军足利义持似乎准备单方面结束与朝廷的君臣关系,不过市舶司却可以保留。”
足利义持依旧做出了和历史上一样的选择,不同的是他没有结束与明贸易,但这想想也不奇怪。
对日市舶司的税收已经在幕府财政体系中占据了一个不小的份量,如果结束市舶贸易的关系,那幕府将会减少一块收入。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足利义持如果真的敢中断贸易关系,那即便是支持他废除君臣关系的臣属们也会反对,他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局面。
“关西的守护们没有表示反对吗?”
朱高煦询问起了胡纶,毕竟关西各国守护也是吃到了市舶贸易好处的人。
“反对了,不过足利义持似乎正在和他们谈判,执意要结束日本与朝廷的君臣关系。”
“而且这恐怕只是第一步,他应该看出了朝廷的计划……”
胡纶毕恭毕敬的将自己所掌握到的情报和分析说出,朱高煦闻言也眯了眯眼睛。
当下的市舶贸易已经形成了一个经济闭环,大明贩卖往日本的商品,除了贵族们需要的绸缎、瓷器以外,还有中层武士们需要的茶叶、糖类、绢布、稻米,以及底层百姓需要的粗粮。
这点,朱高煦在足利义满还没死的时候就调查了清楚。
例如当下石见地区,当地有近三万矿工在为各国守护开采银矿,而他们一天的工钱是十文,而十文能买到两斤从宁波贩往日本的蜀黍、糙米等粗粮。
因为田少、产量小,经过精加工处理的稻米,对于一般的日本老百姓来说,是高不可攀的奢侈品。
在大明普通的百米,到了日本便称为“银舍利”,这个雅称把白米提升到佛家舍利子一样的珍贵程度,是只有贵族和武士才能吃到的存在。
不过如今,即便是白米,矿工们也能偶尔吃上一顿,因为它的价格是每斤十文。
当下大明与日本的贸易中,输入最大的毫无疑问是粮食。
从宁波前往隐歧的官营商船,十艘起码有七艘是粮船。
仅去年来说,江南地区向日本输送了近二十万石粗粮和十万石白米,换回了价值三十多万贯的白银,占据贸易总额的两成半。
这还是担心粮食在海上会受潮,特意挑选的顺风季节,能在不到五天内将粮食运往日本的情况。
当然,其中翻船沉没的粮船数量也不少,往往是起运五十万石,能送达的只有三十万石。
但即便如此,换回的白银却能在市面上买到近百万石粮食。
在没有大灾之年的情况下,适当向外输送粮食,保持大明部分地区粮价不至于太低而伤害到农民利益,还是很有必要的。
并且除了粮食以外,粮食酒也是大明出口日本的一项重要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