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江左耻辱
“万胜!万胜!万胜!”
“轰轰轰——”
冬月初五,随着山呼万胜的声音响起,江东门外的礼炮声也纷纷作响。
寒冬之中的长江水上,一艘艘五千料马船停泊码头,走下的,是前往日本东征的凯旋之师。
“臣平江侯陈瑄,幸不辱命,东征平乱,斩叛倭二万六千四百二十七级,俘三万六百二十七人,破京都,扶孝仁即国主位。”
身着赐服的陈瑄毕恭毕敬的作揖行礼,码头之上,华盖之下,朱高煦眼神含着笑意,嘴角轻挑,满是自信。
“赏平江侯陈瑄,苏门答腊铜山一座……”
轻描淡写一句话,却震得身后六部官员纷纷跪下:“殿下不可啊!”
当初朱高煦赏西南诸将铜山是在春和殿进行的,群臣想要阻拦已经晚了,但如今当着他们的面,一座铜山又赏出去,这未免也太……
“有功不赏,何以服众?”
只可惜,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随着队伍走远,百姓们也自发离去,留下的只有喧嚣过后的孤寂。
陈瑄虽然想到赏赐会十分丰厚,但没想到会直接得到一座铜山。
至于那群跪着的群臣,朱高煦只是瞥了一眼:“平定日本国乱,对日后朝廷与东洲贸易至关重要,所带来的钱粮赋税乃以数百万计,莫要徒生事端!”
当然,部分军队的标准会根据所需要的兵种而降低,例如乌斯藏都司及朵甘都司,以及云南都司、旧港都司、交趾都司等地兵卒都可以酌情降低标准。
虽然只是看到了马车,但这一幕还是让江淮他们感受到了震撼,尤其是之后的东征大军。
他大手一挥,便是百万贯消失不见,看得让人心疼。
这些各类标准,注定了在大明当兵吃饷是十分困难的,一样职业有了稀缺性,那就很容易被人吹捧。
当下的六军都督府募兵都有标准,身高不得低于五尺二(166cm),学历必须小学毕业,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体能标准。
以往地方边军,通常只有指挥使级别才能入宫,但朱高煦开口,却没有人敢于不服。
朱高煦依旧自信开口,不顾群臣劝谏,抬了抬下巴对陈瑄示意:“起来吧。”
江淮没有忘记过是谁把自家一家从农奴解放成百姓的,瞧着东征将士的模样,他也忍不住的喝彩起来。
在这里,他们看到了大明的雄壮之师,也看到了那辆承载着大明太子的金辂。
能让朱高煦这么说,可见他们的做法已经惹到了朱高煦。
“长安门楼与长安门已经设宴,今日诸君共饮,庆祝我军凯旋。”
“我们勤勤恳恳也不见有什么嘉奖……”
哨声响起,行军有序的东征将士开始唱起了《从军歌》,歌声盖过了四周的欢呼声,将士们也兴高采烈的步行前往了长安门广场。
“臣,谢殿下隆恩!”
无视他们,朱高煦乘坐金辂在兵马护卫下返回宫城。
“殿下对武官大手大脚惯了,真是……”
一个“士”字,足以说明他们的地位,毕竟经过多年扫盲,明军整体的文盲率已经从永乐元年的97%,下降到了如今的72%,并且每年都在以3%的速度持续下降。
朱高煦的大方,让文官们不免小声议论起来,不过朱高煦并不在意,只是对陈瑄、郑峻、杨文、杨雄等人示意道:
从洪武到如今,不过十一年时间,军人地位却从以前的泥腿子变成了如今的军士。
一声令下,返程的数千东征将士纷纷下船,跟随队伍前往长安门广场庆贺。
见朱高煦生气,这群人又连忙起身,没有魏征的胆量,也没有海刚峰的铁骨。
“臣等领教令……”
这些地方的兵源质量不用多说,只有他们才能适应当地的环境,因此文化、身高之类的标准可以降低。
当金辂经过江东门的时候,街道两旁站满了前来瞻仰当今太子的百姓。
“真汉子!”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因为还没有开学,中学学子也可以进出学校,特别赶来观摩。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泥腿子才成为了军士。
“其余参战武官,将士,皆赏俸钱五倍!”
“灭一个小小日本,也不至于这样吧。”
之所以如此,主要得益于现在募兵的政策。
不过一时的降低不代表一直可以降低,毕竟大明已经迁徙大量西番百姓进入内地,除此之外还在昌都、德格、西宁一带开设小学,教导当地西番百姓读书识字。
虽然这样的政策,会导致许多番民常年生孩子来免除交税,但这样反而带给他们的压力更大,最后为了活命,只能听从朝廷的指令,迁徙进入四川、陇西定居。
“哔哔——”
朱高煦大手一挥,无数武官兵卒纷纷跪拜:“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军中百户官以上武官得到了入宫城,前往长安门楼庆贺的机会。
喝彩声、欢呼声络绎不绝,年轻人对他们宣扬国威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