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风浪不止(1 / 4)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3050 字 7个月前

第465章 风浪不止

“噗…噗……噗叽……”

“好好好!告诉他们可以了!”

五月间,随着惊喜的声音响起,辽阔的河套地区也迎来了工业的脚步。

河套,其指黄河在陕西及山西之间“几”字弯和其周边流域。

在两汉时,这里是水草丰茂的草原,是天然优质的养马场。

只可惜随着时间推移,从唐代中期开始,黄河的泛滥加上全球气温的日渐走低,降水线开始不断东移,这片土地渐渐成为了不利农业的地方。

五代十国、宋辽金与西夏乱战的三百多年中,这块地方更是无人维护,致使黄河泛滥过多,就连土地都往盐碱化一路狂奔。

好不容易迎来大一统,却又因为元代的不重视农业而继续恶化。

最后,大明拿下了这块地方,可由于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想要花费大力气开发这里已经成为一种奢望。

按照历史走向,这块地方本该在几十年后被蒙古人入侵占领,而后与明军反复拉锯,直到一百年后彻底丢失。

然而随着抽水机的声音在这片土地上响起,在这片土地上发展农业已经不再是问题。

五原(巴卓彦尔)、九原(包头)、定襄(呼和浩特),这些后世极具色彩的城池,如今重新被冠以汉姓,并得到了朝廷的鼎力支持。

从永乐五年开始,山西陆陆续续朝这里输送人口和粮食,而这三个县也不断往开平输送铁料。

可即便如此,当地的经济情况依旧脆弱,除了少数土地可以经过开垦种植小麦,其它土地基本种什么死什么。

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林粟在这片土地上开垦了三十余万亩土地来种植小麦,而这就是这片土地的极限。

去年,朱高煦派二十名太学士携带选育过的土豆、玉米、花生等作物来到这片土地,开启了驯化这片土地的艰巨任务。

依靠红薯、玉米、土豆、花生、向日葵等作物的顽强,加上水利改良,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实现灌水和排水的分离,他们渐渐将一些难以驯化的盐碱地给先后驯化,但是这一过程无疑是缓慢的。

尽管河套三县有二十余万人口,但在去年的农闲中,他们耗费六个月时间也不过才改良了不少五千亩土地。

这些土地虽然可以种植红薯等新作物,但产量却并不如在普通耕田来的高。

正因如此,得知有了抽水机这种看上去天方夜谭的东西后,林粟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般,不断厚着脸皮向朱高煦索要抽水机。

如今五十台抽水机到位,它们将地下水抽出并通过水渠灌溉起了这片中、强程度的盐碱地。

五十台抽水机从各个方向同时发功,影响的却是近万亩耕地。

“按照这种速度,估计只需要一两个月就能把这块土地的盐碱度降低到浅和低,到时候就可以种植红薯、小麦和土豆等作物了。”

推了推眼镜,一名太学士对身旁看着抽水机工作的林粟交代。

年过四旬的林粟在得到确切的消息后,立马就激动的搂住了身旁的太学士。

“好好好!早有这玩意,我们早就开辟几十万亩耕地了!”

他激动的叫嚷着,不过被他抱着的太学士却连忙道:

“还不能高兴太早,灌水冲洗和引洪放淤的手段虽然有用,但有几个麻烦的地方。”

“你说!”林粟撒开手,激动道:“不管什么办法,老子就不信我还收拾不了这块土地!”

“第一,抽水机不能全天十二时辰工作,每天工作一个时辰就得休息半个时辰,避免过热损坏。”

“第二,每天白天都得安排百姓来翻土,这样能加快淋洗土壤盐分的速度。”

“第三,现在有了抽水机,改良盐碱地虽然方便了,但以现在的改良速度,我们能不能每隔两三个月清理出上万亩盐碱地,这成了问题。”

太学士提出三个问题,林粟却不假思索:“能!”

他斩钉截铁的道:“不管有多难,我相信河套三县的百姓都能做到。”

“娘地,辛苦十几年,福泽子孙几百年,我就不信有人会懒到不顾后世子孙死活!”

常年在河套待着,林粟只觉得无比的憋屈,因为这里没有什么敌人,唯一的敌人只有前些年入侵的瓦剌,而他们也被林粟追击数百里,再也不敢前来河套。

他们不敢来,那林粟的敌人就只剩下了两个。

一个泛滥的黄河,另一个就是被黄河泛滥过后因为降雨不足而导致的盐碱地。

河套三县北边的阴山和大青山,由于煤炭开采很便宜,加上又禁止砍伐的禁令,以及混凝土免费修建房屋的政策,它们的绿植被保护很好。

这些年时间里,在无法改良盐碱地的时候,林粟按照朱高煦的要求,掘井植树,让河套很少遭受北方的沙尘暴。

不过北方虽然能防住,但南边的沙尘暴就防不住了。

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沙尘偶尔向北吹动,虽然次数不多,但也给当地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眺望远处的大青山,扫视四周高兴欢呼的百姓,林粟咬了咬牙:

“三县二十几万百姓和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