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高煦询问,王回回答,而朱高煦继续问:“云南及三宣十慰人口几何?”
这个问题问出来,群臣便知道皇帝是偏向西南了。
三宣十慰的人口本就是一个未知数,如今虽然三宣十慰已经被改土五个,但就算这五个,也只是算出了孟养、孟垦、麓川等地人口罢了。
“户部可查到的有六百二十七万口,但估算来看的话,应该不低于九百万口。”
王回给予回答过后,朱高煦这才开口道:
“云南百姓虽然已经饱腹,但三宣十慰尚需要改土归流,许许多多土司治下的农奴莫说吃饱饭,就是活命都是奢望。”
“朝廷对西南改土归流,为的就是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吃得饱饭。”
“纺织落地云南与四川,对朝廷来说也是件好事。”
“户部和工部这边好生商量,差不多就着手吧。”
朱高煦将新的纺织产业交给了云南和四川,这让三杨十分无奈,可却毫无办法。
“可还有事启奏?”
他询问庙堂群臣,而西南新政派争得利益后,自然没了事情。
江西之地落败,三杨也没有了什么想要开口的事情。
故此,此次常朝便以西南获胜,北方获得军工订单,勋臣得到建立功勋的机会而宣布结束。
在群臣的山呼万岁声中,朱高煦带着朱瞻壑走回了偏殿。
落座之后,朱高煦才看向朱瞻壑:“看见了吧?”
“看见了。”朱瞻壑沉稳了许多,不等朱高煦开口,他便主动说道:
“没有什么贤臣与奸臣,牵扯到自己的利益时,贤臣亦可变为奸臣。”
“沉默者亦可变为激进者……”
在东宫失去了能够信任的人,朱瞻壑成长起来的速度也比之前快了许多。
这点朱高煦并不怪他,毕竟如果朱高煦手下有一些支持自己政策,还能为自己提建议的人,那他也不会想那么多事情,把自己弄得那么累。
在这点来说,朱瞻壑的思维是江淮他们能跟上,并且能提出合理建议而实施的。
相比较之下,朱高煦脑中所想的大部分事情,哪怕是这个时代的顶尖臣子,也不一定能够想到。
他们不知道大明的进步会有多快,所以他们的政策哪怕再怎么激进,在朱高煦看来无疑都是“偏保守”的。
反倒是朱高煦的政策在群臣看来,那根本不足以称为激进,而是那种随时迈着大步子,一不小心就会狠狠摔一跤的情况。
“天津的造船厂去看了没有?”
朱高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朱瞻壑颔首道:
“看过了,看过之后便理解了父亲为何那么着急改造船厂。”
“若是新式的商船下水,所有的商品贸易周期都将缩短,朝廷能在更短的时间里赚到更多的钱。”
“不过儿臣有一个疑虑,那就是更短周期赚更多钱固然是一件好事,可若是这些国家的钱都被朝廷赚走了,那之后应该怎么办?”
“那时候就该启动纸币了。”朱高煦不急不慢道:
“如果天下的贵金属都被朝廷通过贸易而收刮,那朝廷就得想想办法,用纸币来与这些国家做贸易。”
“粮食、牲畜、部分手工制品,这些东西都可以交给下面的属国去生产,而朝廷用纸币来贸易收获。”
面对朱高煦的这番话,朱瞻壑却皱眉道:“可若是朝廷都能生产这些东西,那下面的属国还有什么作用?”
“人口也是一种资源。”朱高煦放下茶杯开口道:
“天下那么多矿产资源,朝廷发展到一定程度,交通运输费用便宜到一定程度后,朝廷可以让属国开采资源与朝廷贸易,而朝廷的资源则是以保留为主。”
“至于属国资源开采殆尽后又该如何做,这些事情就不是你该担心的了,我日后自会编撰书册传给后世儿孙。”
“你若是想看也可以,但切忌不要把步子迈太大,你与我不一样。”
朱高煦有些担心朱瞻壑的性格,担心他被自己压制太久,日后即位后释放天性。
虽然他并不准备在这个位置上坐太久,而自己做了太上皇后也会监督朱瞻壑,但他还是担心自己走了之后朱瞻壑无人监督会闹出一些事情。
皇权的不稳定性就在这里,许许多多太子伪装十几年,即位之后就立马推翻了自己父亲的一切政策。
尽管朱高煦的政策都事关朝廷利益,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想到这里,朱高煦泯了一口水,朱瞻壑颔首道:“请父亲放心。”
“陛下,亦掌印求见!”
殿门处,生病休养许久的亦失哈突然求见,朱高煦闻言连忙开口:“宣!”
瞧着自家父亲略微紧张的模样,朱瞻壑眼底流露出一丝羡慕。
他并未看到自家父亲对自己有这般紧张过,现在回想起来,似乎从自己十岁往后,自家父亲对自己的只有严厉和阴阳怪气。
深吸一口气,朱瞻壑平复了心情后,目光投向了殿门处。
在那里,身子比之前消瘦不少的亦失哈正走入殿内。
不等亦失哈开口,朱瞻壑便先自己父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