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狐假虎威(1 / 4)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3184 字 5个月前

“刑部尚书徐硕入殿!”

武英殿内,当偏殿的班值太监唱声传出,徐硕也不紧不慢的走入了偏殿之中。

“臣刑部尚书徐硕,参见陛下,陛下千秋万岁……”

“赐座。”

面对徐硕的客套话,朱高煦没有过多说什么,只是在赐座后才开口道:

“工部对西南铁路的奏疏,你已经看过了吧?”

“臣已经翻阅,整体有十二条铁路,里程约二千八百里。”

“其中主要的三条铁路在川东四府,另外九条铁路则是零散在云南境内,但里程均不长,没有超过三百里者。”

徐硕将自己所知道情况说出,同时称赞道:“尽管修建的不长,但对于云南与西川而言,却是更方便了。”

“若是日后技术精进,也可以将这些铁路串联起来,减少地方两年的时间。”

“若是竣工,云南的银矿和铜矿前往长江水道也就更方便了。”

“远没有你说的那么夸张,实话实说!”朱高煦打断了徐硕,他不想听这些阿谀奉承的话。

“是……”徐硕颔首,而后才思考着慢慢说道:

“这些铁路对云南整体来说影响不大,倒是对四川的影响更大。”

“其中保宁府经顺庆而入重庆的铁路虽然因为一些工程问题被分为两段,但依旧能起到衔接川北和川东南的作用。”

“不过臣之奏疏主要转型在云南,而四川虽然也会经营蜀锦,但并不是朝廷之重。”

地区地位是要根据情况而来,四川发达千余年的基础在于它的区域价值在过去很高。

但随着大明朝不断向中南半岛开拓,云南渐渐成为了大明朝控制整个中南半岛的高地,而四川和交趾则是成为了实质上的大粮仓。

在工业变革的时代下,粮仓并不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情,更别提朱高煦往四川迁徙了那么多少民了。

四川的人口,从洪武二十四年的二百余万,已然增长到了六百七十万。

这么多人口,仅凭农业想要养活倒也简单,但以后呢?

况且云南虽然是大明对中南半岛和南亚的战略高地,但也需要四川来打辅助支援,所以四川的工业建设也得加快。

“这是王回的奏疏,你看看吧……”

朱高煦将王回奏疏的原本交给了身旁的王焘,由他递给徐硕。

至于最新本,朱高煦自然不会给徐硕看。

“臣领命……”

徐硕从王焘手中接过奏疏,随后便低头翻阅了起来。

这一看,他这才知道王回这些年到底在干什么。

渐渐地,他开始停不下来并沉浸其中,而朱高煦却没有打断他。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徐硕这才在一个时辰后悠悠转醒。

他合上了奏疏,嘴里有些发苦,很不是滋味。

王回的这本奏疏,足以改变整个北方现在所有的经济环境。

徐硕不知道百年后的事情,但起码这本奏疏中的内容如果都能得到实施,北方将会迎来几十年的经济强盛期。

“学学他的这本奏疏,好好利用云南行都司和四川的人口,把你的奏疏修改好了再来找我。”

“预算不要畏畏缩缩,你是为朝廷牟利,而不是为自己牟利。”

“这些钱花了,只要花得值,那就是你的功绩,是朝廷所得之利,是西南百姓所得之利!”

朱高煦拂袖示意徐硕可以退下了,徐硕见状颔首,随后将奏疏放在了椅子上,起身作揖缓缓退出殿外。

瞧着他离去,朱高煦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侧目看向王焘:“你干爹身体如何?”

王焘的干爹,自然就是朱高煦时常挂念的亦失哈了。

借助朱祁钺大伴这层身份,王焘才得以被亦失哈所认可,收做干儿子。

朱高煦得知这件事后,这才将他调到武英殿偏殿来。

直觉告诉他,这個王焘不简单,而事实也是如此。

王焘这几个月在武英殿协助理政时谨小慎微,不会因为事情太小而忽略,也不会因为事情太大而自乱阵脚。

单从他的表现来说,朱高煦对他还算满意。

“干爹近日休养差不多了,时常便说要来班值,但被奴婢劝下了。”

“奴婢与干爹说,陛下更喜欢您能陪他久些,而不是累死在任上。”

话音落下,王焘躬身作揖道:“奴婢这么说,有些僭越了,请陛下赐罪。”

“无碍。”朱高煦不在意这些,只是看着他吩咐道:

“告诉你干爹,让他好好养身体,没有朕的召见,不得入宫班值。”

朱高煦用上了“朕”作为自称,这也说明了他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王焘毕恭毕敬行礼应下,而这时殿门处也传来了唱礼声。

“陛下,太子求见。”

“宣!”

片刻后,朱瞻壑走入殿内,并隔着十来步对朱高煦作揖行礼。

随后他走上前来,拿着一份军报前来参事。

“父亲,西南的事情陷入焦灼,王瑄派人前来询问,要不要改变手段?”

朱瞻壑压低声音,而他口中所谓手段,便是朱高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