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事,而这也是群臣至今无人敢于试探他的原因。
毕竟朱元璋、朱棣都活到了七十以上,谁知道这位陛下会不会也活到七十以上。
这位可没有前二者有那么多顾虑,江南商帮的下场还历历在目,自然无人敢于试探。
“情况倒是不错。”朱高煦满意颔首,随后将目光投向黄福。
七十五岁的黄福身子还算健朗,他缓缓作揖道:“西域三大铁路,预期在十五年到二十年左右完工。”
“至于漠北铁路和漠北与安西的安西铁路,则是预计在七年内完工。”
“江南铁路,预计还有四年完工。”
“西南零碎的铁路已经陆续竣工,日后可以随着技术提高而串联起来,能省下不少力气。”
“南粤铁路已经勘察好,从交趾往广州去,一千八百四十五里,耗费约九百万贯,用时最少十年。”
黄福将手中事情一一奏报,朱高煦听后颔首道:“南粤铁路可以动工了。”
“是……”黄福作揖道:“陛下,臣年事已高,乞请岁后致仕。”
黄福坚持致仕近六年,朱高煦一直没有同意,如今他已经七十五岁,而他并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
生命的最后几年,他想要留给自己。
“等南粤铁路步入正轨,朕便批准你致仕。”
朱高煦没有强行挽留,只是给出了一个承诺。
让南粤铁路开工并步入正轨,其实也就一年左右时间,黄福六年都撑下来了,也不差这一年了。
闻言,黄福毕恭毕敬作揖:“谢陛下体谅……”
“坐下吧。”朱高煦吩咐一声,随后目光看向吏部尚书陆愈。
陆愈感受到目光,当即起身作揖道:“近些年来,确实有不少官吏贪腐,不过随着巡察御史增多,贪腐风险也越来越大,况且朝廷每年选拔的吏员并不少,故此吏治依旧清明。”
“虽然近年来,庙堂不断有提高科举位数,但臣以为,科举选的就是最优秀的那批人,如今的位数无需改动。”
“若是急缺官员,下面还有待职的数千名举人,故此不必担忧……”
陆愈很清楚皇帝不愿意提高科举的进士席位,所以他的态度一直都是不认可庙堂声音。
他的做法,也得到了朱高煦的满意。
瞧着他们三人,朱高煦开口道:“有你们协助太子,朕十分放心。”
“谢陛下夸赞,臣等惶恐……”三人起身作揖,朱高煦闻言摆摆手:“退下吧。”
“是……”
三人缓缓退出乾清宫,而他们走后,朱瞻壑则是走入了乾清宫内。
如今的朱瞻壑三十有五,已经育有四子六女,不过除了朱祁钺外,其余子嗣倒是不显什么才能。
眼看朱瞻壑走进来,朱高煦也缓缓开口道:“元宵过后,我准备去一趟南京,你好好准备准备。”
“您去南京做什么?”朱瞻壑有了不少自己的主见,若是放在以前,他是不敢询问朱高煦的,只会回答是。
这份改变,让朱高煦十分满意。
自己这个大儿子并不是什么天赋型皇帝,但他确实很努力,并且在不断成长。
“去看看你太爷爷,另外便是去帮你爷爷做件事。”
朱高煦这么一说,朱瞻壑便明白了自家父亲准备去干嘛。
他作揖应下,随后等待朱高煦其它吩咐。
瞧着他,朱高煦轻笑道:“去忙你的吧。”
“那儿臣告退了,父亲若是有什么事情,记得一定要与儿臣说。”
朱瞻壑很不放心朱高煦,自朱棣驾崩后,他便时常来看朱高煦,几乎每日都要抽空来看两三次。
在做儿子这方面,他比朱高煦更有孝心。
朱高煦颔首表示知道了,朱瞻壑则是作揖后离去。
不过他不是很放心朱高煦,离开时三步一回头,如果不是朱高煦催促,这十几步距离,他恐怕能走一字时。
瞧着他离开,朱高煦也舒缓了一口气。
十几日的时间一晃而过,随着元宵结束,朱高煦带着郭琰乘坐火车南下。
这一路上,他见到了许许多多骑着自行车的百姓,也见到了拉黄包车的车夫,还有许多等待接客的马车。
无一例外的是,这些百姓的精神面貌很好,男人身上有肉,女人也可以大大方方出门。
在他们的脸上,似乎写满了对于未来的向往,只觉得未来有奔头。
正月十七,朱高煦时隔几年再次来到南京的紫金山。
他先是去孝陵看望了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后一个人在孝陵的明楼待了一个时辰。
郭琰什么也不说的陪着他,直到朱高煦起身,才示意她先回皇宫休息。
郭琰没有询问他要去哪里,或许她很清楚自家丈夫这次来南京的目的。
“记得早些回去。”
她交代一句后,便带着宫女们返回了南京的紫禁城。
“去传他们几人过来吧。”
朱高煦对如今的吉林卫指挥使郭登吩咐,郭登作揖退下。
见状,朱高煦重新坐回了蒲团上,仰视着老朱和马皇后的画像。
时间一点点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