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真一假(2 / 3)

和现场初步勘查,就是水石镇派出所民警做的。

水石镇派出所没有法医不具备尸检条件,所以尸体需要从石渡小镇运走,经过水石镇到西贵县,由西贵县县局刑侦大队接手处理。

有些县城受资金、技术、人员等因素限制,没有专门的尸体解剖检验中心,需要借助殡仪馆,在尸检后直接存放,比较方便。

西贵县地处偏激经济落后,并没有尸体解剖检验中心。

能有法医就不错了。

在这种困难的办案条件下,受害者尸体如果出现点问题,好像也不是不可能。

不像在阳城,查案的时候刑侦支队和法医全程在场,现场检查,后直接运到市局法医室进行全面尸检,中途不会出任何意外。

这就是差别。

何世荣想了想,说道:“你要表达的意思是……尸体被掉包了吗?”

若尸体掉包,此案便又复杂了不少,现场民警不是瞎子,尸体肯定是真的,那么用来瞒天过海的尸体又是什么身份呢?

第二次杀人,第三次杀人,还是用的同样方式吗?是否再次用了同一个尸体?如何保存的?如何以假乱真?如何骗过的警察?

疑点数不胜数。

这只能解释空间上的问题,让本案从诡异回归现实,却无法解释全过程,且致使本案难上加难。

陈益:“是种可能性。

从距离看,靖城到石渡小镇需要六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但靖城到西贵县,只需三个小时。

在法医接触到尸体之前,发生了什么谁也不清楚。

目前,这是我能想到的比较合理的解释之一,想要有定论,需要全面调查之后才能知道。

也许,当年办案刑警所放弃的这条线索,恰恰是存在突破口的关键,他们所有精力都在调查受害者,调查他们的人际关系,调查他们的共同点,调查他们的仇人,调查他们的过往,而没有在作案过程上,下功夫。

也能理解,这件事着实古怪的很,从受害者查起避免浪费时间也是对的。”

调查复杂命案的时候会多次遇到岔路口,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办案人需要抉择。

真相未明前永远无法知道,哪条路是正确的。

查案,本就是试错的过程。

陈益的意思不是不查受害者,接手此案后,他也会在卷宗的基础上,继续调查受害者的情况。

都是靖城经开区的人。

死亡方式一致。

死亡间隔短暂。

之后没有出现新的受害者。

这说明,陌生人作案的可能性并不大,凶手大概率就是冲三人来的,只不过暂时没有查到动机罢了。

没查到不代表没有,江城盗墓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需要有大量线索支撑推断,去锁定那唯一的可能。

对于陈益的初步判断,何世荣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对方自己也说了只是一种可能而已,“可能”的意思是,最终也许会排除。

事实到底如何,谁也说不好。

“你准备从哪个地方查起,直接去石渡小镇吗?”何世荣问。

陈益点头:“当然,石渡小镇是发现尸体的地方,先不管受害者是怎么在短时间内从靖城跑到石渡小镇的,刚刚接手此案,理应过去看看。

从石渡小镇到水石镇,从水石镇到西贵县,再从西贵县回到靖城,这条线需要完整的过一遍,除非中途便找到了真相……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

何世荣:“看来,又是一场持久战啊。”

陈益无奈:“何部,我也不是神仙,无法告知您多久能破案,甚至无法保证能不能破案,但请您放心,一定会尽力而为。

这是特案组成立所查的第一个案子,说实话,作为组长的我压力还是很大的。”

他确实有很大压力。

全国范围内的同事应该都知道他的调职和特案组成立,若侦办的第一起案件没有好的结果,多少有点尴尬。

丢人倒是不至于,看自己心态了。

悬案之所以成为悬案,代表已经投入过很大警力了,因此,破不了也不能说实力不行。

“我等你的好消息。”作为领导,何世荣要表达出自己的期望,不能说【破不了也无妨】这种话,“有什么需要,尽管说。”

陈益:“一辆六座或六座以上的车即可,最好是大型越野,石渡小镇那个地方路况过于复杂,我可不想搁浅在半道求救。”

何世荣:“这是肯定的,还有吗?”

陈益:“昨晚我们购置了卫星路由器,保证在石渡小镇的网络通畅,请您报销。”

说着,他接过何时新递来的发票,给了何世荣。

何世荣看了一眼价格,反应不大:“还有吗?”

陈益:“特案组的调查权是否已经通令全国?”

外地不比东洲不比阳城,他可不想在办案期间受到阻碍和刁难,要的就是不惯任何人的毛病。

【通令】对所有公务人员有着约束力量,意思是不服从命令的会收到严厉处分。

何世荣笑了:“放心,你只管查案。”

到底是年轻人,换一个稳重点的组长断不敢问出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