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孝景皇帝的十三个儿子:皇室恩怨与权力斗争(1 / 1)

403、孝景皇帝的十三个儿子:皇室恩怨与权力斗争

孝景皇帝的十三个儿子封了王,五个母亲被封为皇后,同母的兄弟是宗亲。栗姬的儿子叫荣、德、阏于。程姬的儿子叫馀、非、端。贾夫人的儿子叫彭祖、胜。唐姬的儿子叫发。王夫人儿姁的儿子叫越、寄、乘、舜。

河间献王刘德,在孝景帝前二年用皇子身份被封为河间王。爱好儒学,他穿戴都依照儒生的规矩。山东的儒生很多都跟着他学习。

刘德在二十六年去世,他的儿子共王刘不害继位。四年后去世,他的儿子刚王刘基继位。十二年后去世,他的儿子顷王刘授继位。

临江哀王刘阏于,在孝景帝前二年以皇子身份被封为临江王。三年后去世,没有后代,封国撤销变为郡县。

临江闵王刘荣,在孝景帝前四年被立为皇太子,四岁被废,以原太子的身份被封为临江王。

四年后,因为侵占庙壖垣作为宫殿,皇上征召刘荣。刘荣从江陵北门出来上路。已经上车了,车轴断了车就毁了。江陵父老流着泪偷偷说:“我们的王不会回来了!”刘荣到了长安,到中尉府报到。中尉郅都责问审讯刘荣,刘荣很害怕,自杀了。他被葬在蓝田。燕子数万衔土放在他的坟上,百姓都可怜他。

刘荣最长,死后没有后代,封国撤销,土地归入汉朝,成为南郡。

以上三国原本都是栗姬的儿子。

鲁共王刘馀,在孝景帝前二年以皇子身份被封为淮阳王。吴楚反叛时,刘馀十五岁,有才能和力量,上书请求打击吴国。景帝赐给刘馀将军印,让他去攻打吴国。吴国已经打败了,两年后,改封为鲁王。喜好治理宫室园林和狗马。晚年喜好音乐,不喜欢辩说之言辞。为人有些口吃。

二十六年去世,他的儿子刘光代替他做王。起初喜好音乐和车马;晚年吝啬,惟恐财力不足。

江都易王刘非,在孝景帝前二年以皇子身份被封为汝南王。吴楚反叛时,刘非十五岁,有才能和力量,上书请求打击吴国。景帝赐给刘非将军印,让他去攻打吴国。吴国已经打败了,两年后改封为江都王,治理吴国的故土,因军功赐给他天子的旌旗。元光五年,匈奴大举侵入汉境为贼寇,刘非上书请求打击匈奴,皇上不答应。刘非好有力气,治理宫室园林和狗马,四方豪杰之士很多与他交往,非常奢侈。

在位二十六年去世,他的儿子刘建继承王位。七年以后自杀身亡。淮南、衡山谋反时,刘建多多少少听到一些他们的阴谋计划。自以为国家靠近淮南,担心一旦事发就会被兼并掉,就暗中制造兵器,时常佩带父亲所赐给的将军印和天子的旌旗出行。易王死时还没有安葬,刘建就和他的宠爱美人淖姬在夜里让人把淖姬接到自己住的宫舍中奸淫她。等到淮南的谋反事情被发现并处理时,牵连到党羽和江都王刘建。刘建很害怕,就派人携带大量金钱从事平息诉讼的活动。同时又相信巫祝的话,派人祭祀祈祷谎称神话说:“不要让皇上知道我的罪过。”刘建又全部和他的姐姐弟弟淫乱。事情被发现后,汉朝公卿请求逮捕治刘建的罪。天子不忍心办他的罪,派大臣立即审讯刘建。刘建服罪认错所犯下的罪行全部属实于是自杀身亡封国撤销土地归入汉朝改为广陵郡。

孝景皇帝,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略显低调的帝王,但他的子嗣却为后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各自的故事,既是一曲曲王者的赞歌,也是一幕幕人性的悲剧。

刘德,作为河间献王,他的一生仿佛是儒学的一面镜子。他以皇子之身被封为河间王,不仅因为他有着皇族的血统,更因为他内心对儒学的热爱和追求。他的一生都在践行儒家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这种执着和坚守,在今天看来依然让人感到震撼。

而他的子孙,却未能继续他的儒雅之路。临江哀王刘阏于、临江闵王刘荣,他们虽然有着显赫的身份,却因各种原因走向了悲剧的结局。刘荣的死更让人感到痛心,一个曾经有望成为一代明主的年轻人,因为一次错误的选择,最终落得自杀的下场。

鲁共王刘馀和江都易王刘非,他们虽然同样有着才华和力量,但命运却各不相同。刘馀在封国内安静地度过了一生,而刘非则因与匈奴的战争而名声大噪。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命运并非一成不变,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然而,在这群王子的故事中,最让人唏嘘的莫过于江都王刘建。他的一生仿佛是一部荒诞剧,为了自保,他做出了许多荒唐的事情。他的死也充满了讽刺意味,曾经的权力和富贵,在生死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段段关于孝景皇帝儿子的故事,它更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它告诉我们,权力、欲望和人性的弱点是如何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复杂的人生图景。而这些皇子的命运,也成为了历史的注脚,提醒我们珍惜当下,警醒未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