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探究老子、庄子、申不害与韩非子的智慧与命运(1 / 2)

421、探究老子、庄子、申不害与韩非子的智慧与命运

凡是游说的要点,在于了解游说对象所重视的事情,并讲明他回避的事情,赞成对方所认为美好的,指责对方所顾忌的。游说对象自认为计谋高明,就不要指责他的失误使他难堪;游说对象自夸计谋成功,就不要说破他的计谋而引起他的反感。使他觉得你和他见解相同,这样他就会采纳你的意见。由此可知,游说的困难在于如何了解游说对象的心理状态。针对对方所讲的话去了解他言辞中的含义,针对对方所做的事去考察他的实际意图。这样办,对方无论计谋和行为都难逃出你的掌握。如果游说对象是表面亲近内心疏远的,你与他说话,就不应与他相互忌讳一样的话题。如果游说对象表面疏远而内心亲近的,你就不应大谈自己和他相同的事来表明亲近。游说的困难在于揣摩对方的心理。掌握了对方的心理,那么游说的方向就把握住了。

伊尹做了厨师,百里奚做了奴仆,都是由于他们从原来的君主那里得不到志向的实现。所以,这两个人都是圣人,但仍然不能从原来的君主那里摆脱出来而经历世俗的屈辱,就不是士所能做到的了。

宋国有个富人,因为天下雨毁坏了墙。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有盗贼进来。”邻居的老人也这样说了。到了夜里,果然出现了大量财物被盗的事。这家人觉得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是邻居的老人干的。从前郑武公想要攻伐胡国,反而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君为妻,并询问大臣:“我想用兵,哪个国家可以讨伐?”关其思回答说:“胡国可以讨伐。”郑武公便杀掉关其思并说:“胡国是兄弟国家,你说要讨伐它,是什么居心?”胡国国君听到后,认为郑国和自己关系亲近所以不加防备。郑国军队就突然袭击并征服了胡国。这两个说客的话偶然相同,他们的祸患却不同:关其思被杀戮,宋人的儿子却获得财物。并不是他们的智谋不同,而是处世的困难啊!

以前弥子瑕被卫君宠爱。按照卫国的法律,偷驾君车的人要判断足的罪。不久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知道这件事,就连夜通知弥子瑕并告诉他。弥子瑕就假传君令驾着君车出去了。卫君听到这件事却称赞弥子瑕说:“多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愿犯下断足的惩罚!”弥子瑕和卫君在果园里游玩,弥子瑕吃到一个甜桃子十分可口,便将吃剩的一半献给卫君。卫君说:“真是爱我呀!自己都吃过了却还把吃剩的桃子给我!”等到弥子瑕色衰爱弛时,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人曾矫驾我的车,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所以弥子瑕的行为并没有与从前不同,以前被称赞后来受处罚的原因,是爱憎好恶发生了变化。所以被君主宠爱时就知道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对的;被君主憎恶时就知道他的一切行为都错。因此劝谏游说之士不可不察明君主的爱憎好恶以便委婉地劝谏游说。

龙作为一种动物,驯服时可以骑着玩弄;但它喉下有一块直径一尺的逆鳞,假若有人拔动它,龙必定会杀死人。君主也有逆鳞,游说之士能不触动君主逆鳞的人就算高明了。

有人将韩非的书传到秦国。秦王见到《孤愤》、《五蠹》这些书,说:“唉呀!我要见到这个人并同他交往该多好啊!如果能同他交游是我死了也不后悔呀!”李斯说:“这些书是韩非写的。”秦国于是立即进攻韩国。韩王起初不重用韩非到急迫之时才派遣韩非入秦。秦王很喜欢韩非就与他亲近起来却不采纳他的主张。李斯、姚贾忌妒韩非并诋毁他说:“韩非是韩国的诸公子之一。现在您想兼并诸侯各国而使韩国削弱;韩国削弱必定会倾向附和秦国而疏远赵国;韩国的诸公子中没有谁像韩非那样贤能却又与强秦作伴、积怨蓄祸无穷。一旦韩国被诸侯攻破再让韩非乘机为害就必定很困难了:这是姚贾之流与韩非的关系可以制服的。”秦王认为很对便以治法之罪将韩非下狱中治罪。李斯派人送毒药给韩非命他自杀。韩非子想亲自陈述自己的冤情,却不能见到秦王。秦王后来后悔了,派人赦免韩非,可是韩非已经死了。

申不害、韩非都写了着作文章流传下来被后世学者所推崇,我也只有悲叹韩非说了《说难》而不能自解其祸了。

太史公说:老子所推重的道虚无变化因循应变于无为境界之中,所以他的着作言论极其微妙难于认识领悟。庄子推衍道德放言无羁总归自然无为境界之中,所以他的着作言论极端深奥且漫无边际各家异说曲解纷呈,然而其文辞奇特诡辩怪异其论点飘忽不定令人难以捉摸。他阐明刑名之术切中事理揭示现实真相明辨是非曲直,然而其言辞极其苛刻刻薄寡恩很少有人能够援引作为榜样。他因循天理无穷通达于道因而能撰写《庄子》一书,他的文章遗言奇句妙语层出不穷,然而其要旨归结于自然之道而已。申不害卑微谦恭推行法治主张名实相符,其学说虽然精巧但未免显得浅薄;庄子的学说深邃宏阔超迈绝伦,然而其要旨归结于自然无为的道论而已。至于伯阳立教清净无为,道尊东鲁迹窜西垂。庄子蒙蔽人欺人以为教,申不害害以治术游说诸侯,运用刑名之学鼓吹推行法治主张名实相符,明辨是非曲直,刻薄寡恩。这些学说都源于道德之意,而老子的学说最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