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预警机也可以高低搭配(2 / 2)

机平台来说,重要的也就是这三个指标。

只可惜……确实都不怎么样。

气密型平台本身的空载最大航程也才3000公里冒头,如今装上总重超过5吨的任务载荷,再加上一个诱导阻力巨大的天线和大号垂尾,还能保住一多半航程已经是梁绍修能力的极限了。

“也就是说,在飞行性能上,确实还跟圆环工程有一定差距。”

首长用的是陈述语气。

实际上数字摆在这,也确实没什么好问的。

梁绍修一下子不知道该接点什么了。

他总不能在大领导面前把飞行平台的研发过程整个讲一遍。

不过这个时候,一直跟在旁边没说过话的丁高恒给他解了围:

“首长,圆环工程毕竟是战略运输机平台,在航程和速度这些指标上注定有优势,运8的起飞重量只有伊尔76的三分之一,比不上也很正常。”

“而且,我们国产预警机不可能只停留在空警200这个型号上面,之前计划在沪飞生产干线客机的时候,浩南同志和我就考虑过,未来用国产化的C909平台改装预警机的可能。”

听到此处,首长眉眼一动,显然对此有了几分兴趣。

丁高恒虽然并非航空专业出身,但听常浩南给他画饼也已经听过不少次了,见状赶紧继续补充细节:

“C909的起飞重量虽然也比伊尔76低一些,但毕竟是客机的底子,基础型号就有6000公里左右的航程,而且地板下面的行李舱空间还可以改装成油箱。”

“图波列夫方面之前进行过类似的升级,可以把航程提高到9000公里以上,哪怕考虑到载重和雷达天线的影响,也足够提供8-10小时级别的可用任务时间了。”

“而且,对于在空中长期执行任务的指战员来说,客机平台的舒适性也要比伊尔76一个军用运输机好得多。”

这一番说辞显然是在画饼,不过无论是国产相控阵雷达,还是已经在盖厂房准备生产的C909客机,显然都不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所以这个饼,至少已经能闻着味了。

旁边的王晓模见状也赶紧接上话茬:

“我们的雷达研发也是与此配套的,除了目前空警200用的这个T形阵面以外,圆盘型雷达罩内的固定三面阵,甚至是背靠背可旋转的双波段两面阵雷达也都在同步研发,在进度上应该能和国产客机平台的进度相匹配。”

劝上级做某件事,讲究一个点到为止。

越是级别高的领导,做出决策要思考的问题和兼顾的方面就越多。

话说到份上即可,绝不能一直催。

因此,二人分别说完之后,机舱内重新陷入一片安静。

只剩下机柜散热风扇的嗡嗡声环绕在众人耳边。

而且实际上,既然首长会专门安排这次行程,就说明心里已经有了一些倾向。

亲自视察只不过是排除一些顾虑罢了。

也无需他们再说太多。

马上要进入一个内容相对敏感的阶段,我重新注册了一个粉丝群,在书籍详情页的最下面,如果到时候有实在发不出来的章节就在群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