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第一家(1 / 2)

抗清 傲骨铁心 1126 字 6个月前

“总统兵马大将军”是王五现在的官职。

自封自称,没有朝廷承认,也没有皇帝封授。

按王五本意,即便为涨声势也应遥奉尚在西山的韩王为主,自己则以湖北总兵官身份领导荆州军民抗清,而不是突兀的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因为这个大将军与李来亨获永历授予的“钦命提督御营各省兵事大将军”相冲突。

所谓天无二日,地无二主。

复明武装同时出现两个“大将军”,谁高谁低?

况王五本是顺二代,出身忠贞营,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其都是李来亨这個忠贞营共主的部属。

昔日部属自称大将军,典型的以下犯上了。

因此王五担心自称大将军会让西山根据地对自己产生意见,进而影响到接下来的战事。

要知道与西山的东西呼应战略,是能有效牵制打击清军的。

至少,让清军无法使出全力攻击一点。

这一点,对于只有荆州一城的王五太重要了。

所以,他不能让东西各管各的,必须“互动”起来才行。

那么这个大将军,他就不能当。

倒不是说李来亨没有这个肚量,而是老顺军这个集团本身就有属于他们的自尊心。

这个自尊心不容冒犯。

当年孙可望向永历朝廷请封秦王时,高一功、袁宗第等忠贞营将领便一致不同意,毕竟联明抗清以来,顺军将领多被明朝封以公侯,凭什么西营的人就能酬以王爵呢。

结果西营亲王、郡王一大堆,顺营这边一个没有。

此事导致顺营和西营在抗清战事中基本没有任何配合,两大重兵集团始终无法合力。

李来亨作为忠贞营,也是“李顺”事实上的继承者,亦受此事件影响终生不愿觐见永历。

直到永历朝廷快覆没时,摇摇欲坠的小朝廷才给了李来亨一个“提督御营各省兵事大将军”的官衔。

故而眼下中国大陆抗清武装不管是事实,还是名义上的最高领袖就是李来亨这个大将军。

王五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肯定对李来亨这个大将军有“冒犯”。

为了不犯过去内部分裂、互不承认,也互不配合的错误,王五执意继续遵奉西山。

即荆州军民接受西山领导,荆州抗清事业属于西山抗清的沿续和扩大,而非自成一脉。

对此,大部分将领都没有意见,因为他们基本都是顺军出身。

未想却遭到金冠三及从宜昌赶回来的钱文涛两位原大清道台的坚决反对。

二位道台指出与西山相比,无论是兵还是民,亦或地盘钱粮,荆州都远超西山。

荆州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抗清基地,此次易帜复明更是自昆明被清军攻占以来抗清事业的一大胜利,也为抗清事业注入一剂强心针。

声势之大,足以震动天下。

所以二位道台认为荆州应独立自主开展抗清运动,而不是同过去一样头上再架个婆婆,无形之中再把自己的手脚捆住。

王五这个荆州军民事实上的领导者,也不能仅以一个总兵身份面向世人,而是应无限提高。

至少得是大将军。

二位道台是有小算盘的。

因为他们觉得事情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只要荆州能打败清军的围攻,或许燕京那边会再次劝降。

这不是不可能的,毕竟清廷最大的敌人并非明朝这点残羹剩汤,而是西南已成气候的吴三桂。

荆州乃重镇,想要攻克荆州兵至少十万,且不可能短期内攻克荆州。

时间拖的越久,对清廷就越是不利。

再在荆州城下重现黄龙山之战,那清廷别说是被戳破的纸老虎,怕是输的连裤子都要没了。

到时,除了重新招降,燕京根本无计可施。

招降一个明朝的总兵跟招降明朝的大将军可是两个概念。

身价决定一切。

金、钱二位道台还指着利用这次叛乱再进一步呢。

当然,心中的小九九是不好说出来的。

前提也得是荆州能守得住,并且重创清军,要不然他二人就得跟着王五陪葬了。

两位前道台的意见让王五有点拿不定主意,河东君柳如是一言提醒了他。

大意荆州声势越大就越能吸引清廷的注意,这样就能为西山“松绑”。

西山那边要是能突出来,那未来局面就不是荆州孤城困守,而是全盘皆活了。

想要让清廷将“资源”砸在荆州,荆州这边就得从名义及事实上成为当仁不让的“第一家”。

柳如是认为必要的时候,王五甚至可以自封为王。

那样一来,清廷肯定要全力攻打荆州。

只要能给西山松绑,荆州军民的牺牲就是值得的。

王五深以为然,便不再坚持己见,公开宣称自己为明朝的总统兵马大将军,拥兵十万据荆州,号召天下复明之士人人行动起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荆州叛乱消息一出,湖广境内的清军立时也动作起来。

最先向荆州“靠拢”的清军是董学礼和高守贵两部,一部驻于宜都,一部驻于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