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差不多。
鳌拜承认自己为了抓权搞党争,但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奸臣,而是将自己视为大清真正的掌舵人,也是大清最大的忠臣。
如此心态下,鳌拜肯定不会掣肘杰书,又或临阵换将,一来杰书是宫中的太皇太后钦点,他鳌拜虽然带兵进宫“欺负”过太皇太后,但那是为了诛杀小人苏克萨哈的无奈之举。
主观上,他鳌拜并没有逼宫的念头。
现在朝堂彻底被他掌控,没人再跟自己做对,于公于私、于情于理,对太皇太后多少还是要给些尊重的。
二来若是换了杰书,朝野上下除了被强行赋闲在府的安亲王岳乐,还有谁有资格接替杰书?
放岳乐出来,跟让他鳌拜自缚双手到宫中请罪有什么不同。
派老二卓布泰去也不现实,因为前番把西山战事搞砸了的是他另一个兄弟穆里玛,这要再派他兄弟挂帅,八旗上下能没意见。
思来想去,鳌拜也只能无条件支持杰书。
让内阁以小皇帝口吻给湖广总督张长庚下了道圣旨,语气同样严厉,大意让张长庚火速解决“江患”,协调各地打通交通线,确保前线将士的物资供应正常。
不过没说让张长庚“下岗”的话。
有些事点到为止。
湖北巡抚胡全才是杰书的人,布政于养志也是礼亲王府出来的,要是将张长庚换掉,那湖北从上到下可就都是礼亲王一系的官员。
鳌拜可不会便宜杰书。
另外,穆里玛也跟他大哥拍过胸脯说张长庚可信,同样的话他也说过王五。
可能在大哥眼里王五是反复小人,但穆里玛一直觉得这事是大哥不地道,你要不悔婚人王五怎么可能反。
搁他碰到这种羞辱也会暴跳如雷。
只事情已经走到这一步,穆里玛多说无益,也只能寄希望于杰书赶紧把荆州攻下。
病重中的四川总督李国英回信了,这封信写的很是诚恳。
很有可能是李国英给大清的遗书了。
据说李国英最近已经开始动不动就昏迷,有人说这位总督大人可能熬不过明年开春。
若真就此去世,也是可惜了。
“久任岩疆,积劳病陨,深可悯恻。”
论功绩,无论是当年底定四川,还是这两年合讨共讨夔东诸贼,都属李国英功绩最高。
在给鳌拜的信中,李国英给出他对现今战事的看法,却与燕京方面的谋断大为不同。
李国英说无论荆州战事发展到什么程度,哪怕大军兵败荆州,朝廷也绝不能撤出对西山进行包围的兵马,因为在李国英看来被围着的老顺贼要比突出来的小顺贼还要可恶,且更为狡猾。
又说荆州乃是坚城,倘强攻不果便以少量兵力围困牵制即可,剿贼重心还是要放在西山。
指西山有明韩王、部院、监军、老贼,这些人才是明朝余孽的根本,而荆州据孤守而守的小股叛军只是枝叶。
根本被消灭,枝叶再是茂密,脱落也是迟早的事。
就差说康亲王兴师动众大举调兵围攻荆州是本末倒置,完全颠倒了战略重心。
最后才道重庆水师可用,但由何人统帅赶赴荆州,朝廷需要再议。
这话说的委婉,实际是指统辖重庆水师的四川总兵谭弘不太可靠。
为何不可靠,鳌拜心知肚明。
遏必隆也认为得防着谭弘,毕竟此人跟吴三桂关系太过密切。
鳌拜思来想去,还是给两江总督郎廷佐派发八百里加急公文,令两江方面抽调精锐水师西进增援荆州。又行文江西、湖南二省,要二省在确保境内安全同时,抽调兵力前往荆州隶归靖西将军指挥。
却是没有同意杰书请派蒙古、汉军八旗南下增援,原因一是京畿重地还需八旗镇守,而京营八旗如今还能用的就是蒙古、汉军,大举抽调蒙古、汉军南下会让京畿空虚。
二来满洲八旗不堪用,于湖北接连吃败仗,这蒙古、汉军过去后万一打胜了,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三家的关系就不太妙了。
从政治上考虑,鳌拜还是希望战事以绿营为主。
倒是有点后悔不应该拒绝郑家请和,巴哈纳那老匹夫讲的其实在理,如今内忧外患,于其每年在沿海投入巨资防着郑家,不若同意郑家请降,集中精力对付湖北的西山贼,等大陆彻底平定后再着手对付郑家。
那样的话,起码能从福建、浙江抽调不低于五万的精兵增援湖北。
可惜,他鳌少保放出去的话不可能再收回来。
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荆州城外湖南绿营驻防地。
一群士兵正围在把总王大身边,你一句我一句的吵嚷着,却是吵着要王把总去跟上头要柴禾的。
“大人,这天寒地冻的上头再不给派些柴禾来,咱们弟兄们怕是得交待在这!”
“昨天夜里冻死了三个人,今天比昨天还冷,谁知道要冻死几个!”
“咱们是来替朝廷平反贼的,不是来这活受罪的!”
“”
一群将脖子缩在衣领内,或双手操着袖子,或双手伸在脖子内的营兵是真的急了眼。
这军营里外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