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拥立吴三桂(2 / 3)

抗清 傲骨铁心 2065 字 5个月前

是将来的事。

眼下何必杞人忧天,认为吴三桂一旦称帝这些势力就马上同他翻脸呢。

又指吴三桂麾下文武皆参与过镇压明室,且还缢死过永历帝父子,故而于吴三桂集团而言,吴三桂自立称帝比打着朱明招牌要实际得多。

一旦称帝,那政权就得升级,跟随吴三桂造反的文武官员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故张长庚断定吴三桂称帝一事吴军内部绝对支持,不用担心称帝一事会让吴军内部产生缝隙。

“眼下形势有利你岳父,若于武昌登基称帝,一正纲领,二正人心,三正文武,四正法统大军浩荡北上,迟则一年,快则半年,便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有何不可为?再说襄阳那位韩王不是说过正衣冠、复燕京者为社稷共主么,如此你我更应竭力促成此事。”

张长庚一番说辞总结起来其实就是八个字——晚称帝不如早称帝!

与其羞羞答答藏着掖着顶着个根本不存在的朱三兴明讨虏,不如袖子一卷、裤腿一捞亲自上阵。

什么叫名正言顺?

这就是!

“中国有句古话,自古兵强马壮者为天子,你不会不知道吧?”

说完,张长庚端起尚温的茶水一饮而尽,继而满怀期待看着对面的王五。

眼前这个手握兵马且能战的吴三桂女婿同他一起劝进的话,事情成功可能性将大大提高。

因为吴三桂这人耳根子软,特别相信亲人的话。

女婿如半子。

王五没吭声。

他在想事。

印象中吴三桂打着朱三名义起兵仅仅几个月后就自立为周王,废弃康熙年号,改元利用,当年即为周王元年。

过了几年,由于吴军始终无法渡江,加之抗清联盟崩盘,为挽回人心吴三桂方在衡州匆匆称帝,正式建国大周,改元昭武。

如果说朱三的失踪迫使吴三桂自立,那几年后的称帝应是用来安抚人心,提升士气的手段。

可那个时候称帝真就是垂死挣扎了。

徒落个被人耻笑而矣。

但要是吴三桂现在就称帝呢?

即便西北战局打成胶着仗,吴三桂自领的中军进展依旧顺风顺水,耿精忠那边打的也很积极,孙延龄那边估计也不错,整个抗清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吴军上下更是士气高昂,对杀过长江去充满信心。

按张长庚分析另几家不反对的情况下,吴三桂于“高潮”时登基称帝然后以皇帝名义颁发北伐诏书,同当年的朱元璋异曲同功。

真当了皇帝,吴三桂还会在长江边犹豫不决么?

至于那些真正的复明人士,真的重要么?

便是襄阳的虎帅他们,恐怕也不重要。

枪杆子出政权。

兵强马壮的吴周集团在吴三桂称帝刺激下,打的只会更凶更猛。

一时之间,王五都动摇了。

但往往过于乐观的分析往往都会伴随巨大的风险。

张长庚说的再好,也不能保证事情真会如他说的那般。

将灭清当成头等大事来办的王五不敢冒险真的同老张一起去劝老丈人称帝,踌躇了下提出自己意见。

就是希望张长庚能同他一起劝说吴三桂拥立韩王,以确保反清联盟能够正常运转下去。

不想张长庚却是轻蔑一笑,道:“这个韩王根子不正,哪里能为天子。就算我肯承认,你老丈人也不会承认。”

闻言,王五眉头微皱。

韩王朱璟溧的亲王身份的确不“正规”。

虽说他是朱元璋之子韩宪王朱松的九世孙,但根据明朝的宗室降等制度,清军没有入关时朱璟溧连个宗室都不算,就是一平民百姓,与朱明皇室毫无关系。

山西反清运动风起云涌时,朱璟溧被义军首领虞胤、韩昭宣推举为“韩王”,兵败以后朱璟溧逃到湖广。

永历帝在宗藩凋零、谱系紊乱的情况下,出于策略考虑承认了朱璟溧的韩王封号。

如此,一个根本不是宗室的朱姓之人,怎么可能会被吴三桂承认为天子后备人选呢。

韩王不能,荆州的东安王更不能。

郑家手里的鲁世子等宗室,吴三桂也不会承认。

事情就又陷入死循环。

难不成还真要劝吴三桂自立为帝不成?

“我手里有三四万人,你那也有三万人,再有你岳父几万人马,咱们合力渡江北上,何愁大事不成?”

王五眉头紧锁的样子让张长庚以为对方对自己的提议心动了,趁热打铁开始“诱导”起来。

王五微哼一声:“我不相信你张长庚会真心拥护吴三桂称帝。”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张长庚知道要说实话了。

因为对方也猴精。

坦言他除了想要这份拥立大功外,就是真心希望吴三桂能把满清给灭了。

不然,他这个定北王怕是要被清廷挫骨扬灰。

盯着老张看了又看,王五发现老张的眼神无比清澈。

也就是老小子是真心想给吴三桂披黄袍。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只要你点头,事我来安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