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改造苏轼计划,归心似箭(3 / 3)

样的人物了。”

不管一些士大夫承不承认,就凭卫渊现在展现出来的军事才能来说,只要他还身居高位一日,还在中枢一日,就能保大周太平盛世一日。

自苏轼走了以后,卫渊便一路向东,沿着返回汴京的道路前行。

当日深夜,他与满甲营的将士们在晋州黄河一带落脚。

人虽然还未到汴京,但卫渊已经开始着手写‘改制延边军事劄子’了,这份劄子是想给赵祯提前打个预防针。

王安石在改革吏制,他这边也不想闲着。

等到若干年以后,王安石因改革吏制之功,使得后起之秀都成了他的门生故吏。

卫渊岂能落得好?

大帐里,萧逾明一直站在卫渊身后,看着他写那份劄子,将劄子写完之后,已经过去足足两个时辰了。

萧逾明问道:“卫帅是否还要用夜食?”

卫渊摇了摇头,将写好的劄子递给萧逾明,道:“八百里加急送到汴京。”

“诺。”萧逾明恭敬地接过劄子之后,问道:

“官家能同意咱们改制吗?”

卫渊叹了口气,“官家若是想让延边长治久安,别无他法,唯有改制。”

“若是官家担心边将做大,那这转守为攻的总略方针也就成了儿戏。”

萧逾明道:“凭借卫帅传授给诸多边将的十六字要诀也不行?”

卫渊正色道:“这天底下没有百战百胜的战术,若仅能凭借这区区十六字就可无敌天下,还需招兵练兵作甚?”

“再说,那十六字,最多只能做到袭扰敌军,将来想要打大规模的歼灭战,必须要将固有军制更改。”

萧逾明不在多言,抱拳退下。

待其走后,卫渊喃喃道:

“种谔与其说是莪的人,倒不如说,我与他之间更像是一种合作。”

“彭孙这个人可以重用,有他在延边,贺兰山一带,就是我说了算。”

“接下来,就看顾廷烨这厮能否在延边立足了,最好将渭州的兵也带成想种家军那样。”

“至于这个康国公,倒是让我感到有些意外...”

要说延边一行,最让卫渊看不懂的人,就是康国公了。

“如果苏轼能写出几首边塞诗,或可让百姓深知边将之苦,这对于边军将士来说,也是好事一桩。”

“离家这么久,也不知壮哥儿与静姐儿这两个孩子如何了...”

此刻,卫渊归心似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