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领政李元素对着左领政崔景文冷笑一声,说道:“你可别忘了,咱们汉城目前仅有区区二十万兵马而已!而京畿都督府的水师更是少得可怜,连两百艘舰船都凑不齐啊!刚才提及的那场京都会战,天地联军以区区三十万人马便轻松击溃了德川军那令人咋舌的七十万大军!你想想看,天皇陛下出行,身边必定会随行至少十万精锐之师。那么问题来了,凭咱们这区区二十万兵马,难道还能比得过德川军的二十万雄师不成?”
……
需知,高丽国的左右二领政之间素来不和,彼此明争暗斗已久。
此外,李焞虽已贵为王爷,但他毕竟是新晋升不久之人,自身势力根基尚未牢固。因此,在处理朝政事务时,他自然不得不依赖于这两位位高权重的左右议政大臣。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朝堂之上便迅速分裂成了两派,双方针对是否应该征集兵马舰船来巩固汉城一事争论不休。
一时间,整个朝堂变得异常嘈杂混乱,众人各执一词,谁也不肯退让半步……
最终,那一方也没占到上风,这召集兵马巩固汉城防御的事就不了了之。
第二天,天空被朦胧的雾气笼罩着,初冬的寒冷气息弥漫在整个海岸线上。
在距离汉城 40 公里远的地方,汉江的出海口——仁川码头,一阵长长的汽笛声打破了寂静。
这尖锐刺耳的汽笛声,对于仁川水师的将士们来说,是前所未闻的陌生声响。
由于海面上弥漫着浓厚的大雾,视线受阻,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威胁,仁川水师卫营中的战鼓开始轰鸣起来。所有的官兵们都迅速登上战船,进入戒备状态。
而负责指挥这支水师的正是仁川水师卫指挥使李昆山。他乃是高丽水师名将李舜臣的第五代重孙,出生于水师世家,凭借着家族传承和自身的努力,练就了一身卓越的军事才能。
他治军严谨,麾下的将士们对他敬畏有加,而他也展现出了与其曾曾祖父相似的风采。
近期,从其他各地水师调拨而来的百余艘战船,全部归入了李昆山的指挥之下。
这些战船的加入,使得仁川水师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也让李昆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朝鲜的军队编制沿袭了华夏明朝时期的卫所制度,一个卫拥有 5600 名士兵,下辖着 5 个千人所。
卫所的最高长官被称为五品指挥使,而千人所的千户长则是六品武将。旗下的士兵们都来自于世袭的军户家庭。
仁川水师卫隶属于负责管理汉城及其周边地区防御事务的四品京畿都督府。
都督府的上级领导是三品兵部侍郎,再往上一层便是二品兵部尚书了。
李昆山凝视着浓雾弥漫的深海,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他不知道那片茫茫大海深处究竟会传出怎样尖锐刺耳的声响。那声音高亢而持久,在迷雾中显得格外深邃和神秘。
"指挥使大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位从外地赶来增援的千户长忍不住问道。
李昆山摇了摇头,回答道:"我也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这声音来得莫名其妙,前所未闻。此刻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待浓雾消散后派遣船只前往查明情况。"
在这令人窒息的紧张氛围之中,仁川水师每一个人的神经都如同拉满的弓弦一般紧绷起来。他们悄然无声地伫立着,静静等待着浓雾散去,心中暗自准备好应对可能降临的任何艰难险阻与危机四伏。
这个时代已然拥有了航海罗盘这项先进技术,只需准确标定目的地的方位,只要是在没有暗礁的深海区,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船只皆可自如航行,不会偏航。
所以,天地海军日夜兼程,于黎明时分到达了仁川港。
那阵突如其来的汽笛声,是天地军海军的舰船抵达终点时的惯例操作——先将蒸汽机内积聚的巨大汽压释放出来,然后抛下铁锚、固定船位,使船只稳稳停泊。
这在天地海军寻常不过的汽笛声响,却令高丽国的水师们惶恐不已,仿佛面临大敌。
时针指向上午八时左右,伴随着太阳的逐渐爬升,海面上弥漫的浓雾也渐渐消散无踪。
此时此刻,三艘威风凛凛的铁甲舰以及三艘气势恢宏的宝船,宛如巨人般巍峨地耸立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之上。它们的身影在阳光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散发着令人敬畏的气息。
李昆山站在水师最大的八百吨级龟船的船头之上,手持了望镜,极目远眺,目光落在远处停泊着的六艘巨舰之上,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
这些舰船不仅高悬着倭国的旗帜,还飘扬着琉球国的旗帜,更有一面陌生的旗帜映入眼帘。
那旗帜呈上蓝下绿之色,中央绘有一条金色巨龙,如此独特的标识令李昆山困惑不已。
通常而言,一艘船只只会悬挂所属国家的旗帜,但这种同时悬挂三个国家旗帜的情况,他却是前所未见。
值此王上大典与武盟大会即将召开之际,各地的王公贵族和英雄豪杰纷纷云集汉城。其中一部分人选择从海路乘船抵达,然而这五艘巨舰究竟是敌是友,目前尚难以分辨。
李昆山一声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