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总大人见状,大惊失色,他深知若再不采取行动必将全军覆没。
于是连忙高声呼喊:“散开!快散开!不要聚在一起成为活靶子!”
在他的指挥下清军士兵开始分散躲避炮弹,但即便如此第二轮炮击的到来仍然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伤亡。
不过一阵慌乱之后,由于清军士兵的及时疏散和防范措施的到位,第三轮炮击的效果就大不如之前,仅造成了少量伤亡。
面对这一变故约翰少校并未气馁,他深知战争的残酷与变幻莫测。于是他果断下令停止炮击让前军方队整理队伍准备发起进攻。
鼓点声再次在战场上空回荡,仿佛是天际间最沉重的鼓擂,为即将展开的激烈交锋奏响了序曲。
走在最前列的方队,是葡萄牙雇佣军方队,这支由超过二百名退役士兵组成的队伍,无一不是曾经的沙场老将,他们退役后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成为那些游走于世界各地的船主冒险家们的私人武装力量。
这些雇佣军,以其过人的战斗技能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成为了多国联军中仅次于海军陆战队的强大存在。
随着指挥官的一声冷峻号令,行进中的葡萄牙雇佣军迅速调整阵型,原本紧凑的行军纵队瞬间变换为战斗方阵三排横队,宛如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第一排士兵迅速下蹲,开始紧张而有序地装填弹药,十息之后,第二排、第三排接力进行同样的动作,而第一排则已蓄势待发,准备向清军倾泻怒火。如此循环往复,“砰、砰砰……”的燧发枪声此起彼伏,编织成一首死亡的交响曲。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猛烈火力,清军一方显然准备不足,前线的士兵们猝不及防,纷纷在枪林弹雨中倒下,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千总大人见状,心中虽惊不乱,深知红毛鬼子的火器优势所在,当即果断下令全军冲锋,意图以拉近距离来弥补火铳射程上的不足。
清军士兵们响应号令,手持各式武器,不顾一切地向前冲锋。
他们手中的武器火铳占了一大半,火铳亦称鸟铳,虽为火绳枪,但射程有限,最大有效射程不过七十米,远不及敌军手中的燧发枪,有效射程一百米。
然而,就是这相差的短短的三十米距离,却成为了生与死的考验。
由于地形狭窄,清军士兵无法分散冲锋,只能以密集队形前进。每一次敌军排枪响起,都有数十名清军战士英勇牺牲,当冲锋至七十余米时,原本七百余人的队伍已锐减至不足三百。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清军士兵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与牺牲精神。
一名勇敢的士兵终于冲入了敌军的有效射程之内,他毫不犹豫地举起火铳扣动扳机,尽管弹丸仅擦着敌军头顶飞过,但这份无畏的勇气已足以令人动容。
紧接着,更多的清军士兵前赴后继,有的手持钢刀护在火枪手前,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生命的防线;有的弓箭手百步之外开弓射箭,试图扰乱敌军视线。
清军士兵们毫不畏惧地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抵挡住了敌人的猛烈进攻。
终于,红毛鬼子的方阵中有士兵中弹倒下,这给了清军士兵一丝喘息的机会。
开枪的清军士兵来不及再次装填弹药,便毫不犹豫地用身体去掩护下一名火铳兵。
他将火铳矗立在地上,支撑着流血不止的身躯,期望能够多阻挡一颗弹丸,让身后的战友们有更多时间消灭来犯之敌。
太阳渐渐升起,照亮了这片血红的土地。枪声停歇,战场上再也没有一个站立的清兵士兵。
千总浑身伤痕累累,倒在血泊之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的眼神仍然死死地盯着前方的红毛鬼子,仿佛在诉说着不甘和愤怒。
这片土地见证了七百岸防兵英勇无畏的壮烈牺牲,他们用生命扞卫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他们的精神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永不退缩。
约翰少校将自己的部队集合起来,重新调整了队列,然后继续前进。
从吴淞口到上海县只有大约十里的路程,但这一路却显得格外漫长。在康熙年间,上海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海关口岸,县城规模不大。
当时,县城里设有外委千总和外委把总各一名。所谓“外委”,其实就是不在正式编制内的聘用人员,可以理解为现在所说的政府部门的临时工。
外委千总享受着八品官员的待遇,而外委把总则享受九品官员的待遇。他们手下拥有约百名兵勇,这些兵勇并不属于汉军正规军编制,而是由当地招募而来的乡勇。
这些乡勇的主要职责包括维护江海道的治安、城门检查以及抵御外敌入侵、平息暴乱等。平日里,他们听从负责治安的曲史的指挥调度。
由于条件所限,这些乡勇配备的武器以刀剑弓箭等冷兵器为主,火器数量极为稀少,更别提虎登炮和红夷大炮这样的重武器了。毕竟,如此先进的装备是不可能配发给这些乡勇的。
早上,岸防兵千总派遣的使者已经提前向沿途的百姓和上海县知县通报了情况。
知县大人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