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顺着闽江逆流而上的韦晓宝,远远的就看见了福州的标志性建筑——白塔。
这白塔也叫“报恩定光多宝塔”,相传是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为超度父母亡灵而建塔。翌年建寺,称白塔寺。
传说挖塔基时发现一颗明珠,当时就定名为“报恩定光多宝塔”。
那座白塔高耸入云,宛如一根通天的柱子,矗立在福州城的南门边上。
白塔的塔身洁白如雪,当阳光照射在白塔上时,它会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上。
韦晓宝等人在码头下了游艇,朱有力带着福州的大小官员们早已等候多时。
韦晓宝走在最前面,身后紧跟着双儿和灵召,两人一人一手牵着铜锤,而九难师父、陶红英以及白泰官三人则留在游艇上继续修炼。
朱有力见到韦晓宝,连忙敬了个标准的军礼,激动地说道:“大统帅,得知您要过来,大家都特别开心啊。”
韦晓宝看着这位曾经的警卫团长,欣慰地点点头说:“嗯,很不错,没想到这么快就当上方面军司令了!”
朱有力赶忙回答:“这都是托大统帅的福啊。”
双方寒暄一阵之后,朱有力开始给韦晓宝介绍起了这边的人。
只见他指着人群中的那些福建官员们说道:“大统帅,这些都是福建的大员和乡绅们,他们听说您要来,都特别兴奋呢。”
顺着朱有力所指方向看去,福建官员乡坤们整齐划一地站成一排,左边是福建巡抚吴兴祚带领着提督学政、布政使、按察使等一众官员;右边则是一群神色恭敬的乡绅。
左边的福建巡抚吴兴祚率先上前一步,率领众人纷纷向韦晓宝行礼,并齐声说道:“参见韦爵爷!”
“韦爵爷大驾光临,让福建全境春风化雨,让福州城蓬荜生辉。”吴兴祚恭恭敬敬的说道。
“福建好地方啊,鱼米之乡,富甲天下,这都是你们治下有功啊!”韦晓宝说道。
“韦爵爷真是说笑了!这么多年来,福建一直遭受着郑匪的侵扰,百姓们生活困苦,难以忍受啊!幸好贵军去年进驻了金夏,我们福建才能避免战乱之苦。这一切都多亏了韦爵爷您对福建的恩泽啊!我福建的军民一定会永远铭记韦爵爷的大恩大德。”
吴兴祚的这番话简直就是拍马屁的典范,让韦晓宝听了之后,心里美滋滋的,仿佛飘到了云端。
他转过身,对着灵召和双儿得意地说道:“你们看看,吴巡抚多么懂事啊!比起那个姚启圣可要强太多了!等过几天小玄子来了,一定要跟他好好说说,像这样优秀的人才,要是不当个总督,那就太委屈他了。”
韦晓宝说番话时,虽然是背对着众人,但声音却故意放大,仿佛生怕别人听不到似的。
而吴兴祚听到这些话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知遇之情。
原来,吴兴祚的父亲曾经是代善的侍卫,而他本人则是顺治七年的贡生,曾担任过知县一职,也曾亲自带兵与郑匪作战。
由于他守城有功,因此被提拔为福州巡抚。
然而,与姚启圣不同的是,吴兴祚并没有康亲王作为后台支持。
尽管他能文能武,但在朝廷中缺乏有力的靠山,因此常常受到其他官员的排挤。
当他听到韦晓宝对自己的评价,心中万分激动,急忙说“韦爵爷,恩师啊,从今往后,伯成(字)就是您老的门生了,恩师在上,请受学生一拜!”
吴兴祚才不在乎自己的年龄比韦晓宝大了一倍呢,也不在意其他人说韦爵爷“坑蒙拐骗样样在行、读书写字全个个白忙”的闲言啐语。
他只知道韦晓宝在朝廷里是个有分量的人,可以当靠山。
毕竟,谁都知道施琅原本只是姚启圣麾下的一个参将,自从跟了韦晓宝之后,如今已经是内廷大臣,还是京津水师提督,堂堂正一品大员呢!
所以,韦晓宝这条大腿一定要抱住,而且还要紧紧抱住才行。
于是,吴兴祚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手心朝上,然后恭敬地磕了三个响头,行起了拜师礼。
韦晓宝一下子愣住了,心里暗自嘀咕:“这算什么?难道我要开宗立派收门生了吗?”
本来他想要上前阻拦,但是转念一想,自己目前兵力稀少,能够治理政务的手下更是寥寥无几。
而如果清廷让吴兴祚来管理福建,总比那个整天瞪着一双斗鸡眼死盯着自己的姚启圣强得多吧。
这么一想,韦晓宝觉得吴兴祚这个老门生收了也就收了,反正自己也没什么损失。
于是,他勉为其难地点点头,表示接受了吴兴祚的拜师。
“伯成啊,你这学生为师收了,望你以后要听为师的话,不要辱了师门。”韦晓宝故作老态的说道。
“学生谨遵师喻!”
此时,朱有力指着右边一个中年书生说道:“大统帅,这是福州海帮的帮主饶立香。”
“饶立香参见韦爵爷!”
“你就是饶帮主啊,你可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能把几百两银子一瓶的琉球大曲,在华夏卖到五万两银子一瓶,你可是赚得钵满金满啊。”韦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