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九章 大连(2 / 2)

大明新命记 哼哈大王 1667 字 4个月前

可是云集登莱的流民实在太多,而辽东半岛外海上面适合安置移民屯垦的大岛,又不如意料之中的那么多。

辽东半岛东西两侧的海面上,岛屿的确是不少,可是并非所有的岛屿上都有淡水。

没有淡水的岛屿,或许可以靠天吃饭,利用夏季多雨的条件进行开荒耕种,但是却并不适合移民成批安置上岛居住。

所以到最后,不得已之下,杨振只好提前向半岛南端陆地上大批量安置移民了。

一方面,辽东半岛南端陆地上的大规模垦荒,也需要大批移民的到来。

另一方面,杨振也不能坐视云集登州的移民,至少是已经进入海上隔离区的移民,停留在拥挤的海岛检疫所里。

就这样,到了五月中旬的时候,袁进的船队又送来了金海镇的第八批一千八百户移民,而仇震海的船队,随后又送来了金海镇的第九批一千五百户移民。

第八批、第九批合计三千三百户移民,与先前补充完金海中路剩下的九百户,全都归给了金海南路就地安置。

而身在旅顺口在杨振,几乎整个五月中旬,都在忙叨着指挥张得贵等人,分配安顿这些骤然增多的移民队伍。

好在有了金海镇北面的几道海陆防线之后,金海镇南路从南关岭往南,直到老铁山的尽头,都已经可以视作安全区了。

没有了安全防范上的考虑之后,金海南路的辖区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可以屯垦耕种、可以安置移民的地方却不少。

于是,从南关岭往南,金海南路西海岸一侧,相继设置了十个近海的陆屯,分别是:棘针铺前屯,棘针铺后屯,木场驿前屯,木场驿后屯,大黑石屯,小黑石屯,三涧堡前屯,三涧堡后屯,双岛湾前屯,双岛湾后屯。

而金海南路的东海岸一侧青泥凹周边地区,也在仇震海的建议之下,相继设置了四个近海的陆屯,分别是:青泥凹前屯、青泥凹后屯,棒棰岛屯,沙河口屯。

所谓青泥凹,后来又叫青泥洼,是大连在明朝时候的称呼。

大明前期国力鼎盛的时候,曾在现在大连湾内的陆地山头上设有一个备倭的烽火台,叫作青泥凹台。

到了明晚期的时候,青泥凹台与其他沿海堡城墩台一样,早就废弃闲置了,但是这个地名却留下了。

而青泥凹所在的位置,也就是后世大连湾的位置,对于辽东半岛的攻守形势来说,自然是极其重要的。

以前杨振想在青泥凹地区驻军设防,只是苦于兵力不足,而如今终于有了相对充足的人口,自然要那里安置移民了。

至于棒棰岛屯,听起来是一个岛屯,但事实上所谓的棒棰岛地区,一直都是与海上棒棰岛相望的近海陆地。

而所谓沙河口屯,其地名里的沙河,就是现在流经大连市区的那个马栏河。

杨振接受仇震海的建议,在大连湾附近地区接连设置了这么四个屯所之外,考虑到大连湾的战略地位,杨振又下令,将严省三晋升为金海中路水师营游击,命他率领中路水师营从金州湾移驻到大连湾内。

同时,为了壮大严省三船队的力量,杨振将金海中路的大孤山屯,以及金海南路的青泥凹前屯、青泥凹后屯、棒棰岛屯与沙河口屯,全部划归严省三的中路水师营分配管理。

并从金州龙王庙船厂最新下水试航的一百料二百料新船之中,各调拨了五艘给他,算是对他南下求购番薯顺利归来的奖励。

至于大连湾的命名,杨振再一次遵循之前的先例,直接启用了几百年后这个地区众所周知的名字。

因为不管是用青泥凹湾这个名字,还是使用更早的三山浦湾这个名字,杨振都觉得还是大连湾更顺口一点。

尽管这个名字的出现,是两百多年以后的事情,甚至这个名字,很有可能并不是中国人为之命名的,但是对于几百年后通用的名字,杨振还是不想做改变。

毕竟提起大连湾这个名字,他的脑海里就能立刻联想到它的位置及其周边的地形,而用青泥凹或者三山浦,则无法让他做到这一点。

而他为此对仇震海、严省三等人所做的说明是,这个地区海岸线极其曲折,各种各样的大小海湾非常多,而大连湾是其中海岸线最曲折的一个海湾,也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