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问题,首当其冲的一个,就是军需补给问题。
元军打仗,已经习惯了狂飙突进式的无后方作战,打到哪吃到哪,往往都是依靠屠杀和劫掠来获得军需补给。
但是这样的作战方式,对倭奴国来说是不适用的,因为镰仓幕府时代的倭奴国上上下下都非常贫困,啥也抢不到。
所以元军第一次征讨倭奴国虽然顺利在博多湾登陆了,但是四万人马抢不到足够的粮草军需,最后连箭都打没了。
其次是战船的问题,当时的战船不仅质量低下,而且船上装备很差,充当海上运输的工具还凑合,但要用来进行抢滩登陆却差得远。
尤其是面对已经有了大军驻守并且修了防御工事的海岸,那种没有装备火炮或者投石机的战船数量再多,在真正发起登陆作战的时候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
元军第二次登陆作战之所以迟迟打不开局面,就是属于这样的情况,当时的镰仓幕府征发大量人力,已在博多湾滩头构筑了大量防御工事,防备来海上的元军。
结果元军统帅猩都和范文虎仍旧选择元军第一次征讨倭奴国时登陆成功的地点博多湾,正中镰仓幕府大军的埋伏。
而他们船只虽然很多,多达四千多艘,可是木船上既没有火炮,也没有投石机,根本没有远程兵器,登陆人马只能硬着头皮,顶着镰仓幕府军队的工事和箭雨在滩涂上“冲锋”。
结果可想而知。
其三则是指挥的问题,当时的元军兵分两路,一路从高丽半岛出发,听从蒙元宗室子弟猩都的指挥,另一路从江南的宁波出发,听从南宋降将范文虎的指挥。
猩都是蒙元宗室出身,弓马骑射样样精通,可唯独没打过海战,对海上情形几乎一无所知。
当他率领调拨给他的四万人马,从高丽半岛南端渡海东进,先打对马,再打壹岐,并于当年六月初先期赶至博多湾海外作战地域的时候,范文虎的十万大军几千艘船只还未抵达。
正常情况下,只要时机合适,猩都以四万人马,近千艘战船,应当果断登陆,而不必等待范文虎的到来。
可是猩都见范文虎的船队未到,竟然莫名其妙地率军撤退了,退回到了壹岐岛驻扎。
就这样,猩都为了等待范文虎,不仅没有抢先登陆,而且走漏了大军东征的消息。
整整一个月过去之后,到了七月初,范文虎终于从江南宁波率领主力北上,浩浩荡荡来到了博多湾一带,跟猩都实现了会师。
可是这个时候,镰仓幕府早已得知元军再次来袭的消息,早已征调好十数万人马在博多湾严阵以待了。
按理说这个时候,猩都和范文虎他们就该商量商量换个地方登陆了。
毕竟博多湾虽然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好登陆,可是这里已经有了倭奴国重兵防御,猩都他们抢滩登陆的先机已失。
可是坏就坏在他们两路人马部将不能相容,猩都与范文虎达不成一致。
于是面对博多湾内已经严阵以待的倭奴国军队,十数万大军举棋不定,不知道是该按原计划登陆,还是先撤军再做打算。
结果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十多万人马战船在博多湾内一次次浅尝辄止,大军既没能顺利登陆,也没能商量出一个妥善的应对之法,白白把时间浪费掉了。
然后到了八月里,就遇上了大台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得知倭奴国已有备后一直主张退兵从长计议的范文虎,这一下彻底心胆俱裂,干脆不管不顾地丢下大军仓皇出逃。
他这么一跑,消息传开,原本还有数万人而且还有机会一战的元军,彻底陷入混乱,彻底完蛋了。
而几百年前元军讨伐倭奴国的这些惨痛教训,从杨振下决心讨伐倭奴国开始,就一直困扰着他。
不过有了忽必烈两征倭奴国尽皆败归的前车之鉴,杨振自然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一次,他之所以敢于率军前来,就是因为他已经做足了各方面的准备。
一方面,瀛洲岛去年就拿下了,经过一年的移民屯垦,如今已经成为杨振所领兵马的立足地,此地进可攻,退可守,应该算是征讨倭奴国最好的根据地了。
在地开垦耕种的超过三十万亩的土地,到了八九月就能有大量的产出,到时候不仅能够养活岛上的移民屯户,而且也足以给他带来的军队提供充足的粮食补给。
而与此相应的是,经过去年秋冬到今年春天的鼠疫肆虐,不管是平户藩还是九州岛上的其他藩国尽皆人口锐减,实力大损。
此长彼消之下,杨振所面对的情况与几百年前猩都、范文虎他们所面临的情况,已经截然不同了。
另一方面,杨振所部的主力战船,大多数都是这两年金州船厂打造的新船,而且这些战船装备了大量用于远程进攻的红夷重炮以及用于近距离进攻的冲天炮和飞雷炮。
而且一旦荷兰人的舰队如期抵达,那么会合了荷兰人舰队以后的杨振军火力将更加强大。
再者说了,杨振跟猩都、范文虎以及他们两人手下的任何一个部将都不同。
杨振不仅对这一带海域在夏秋季节的气候略有所知,而且绝不会再傻呵呵地在倭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