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乔松看来,草原上从来都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存在阶级矛盾的。所以,想要驯服草原,必须把贵族和底层牧民分开对待。
只要安顿好底层牧民,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其实根本就无所谓。
“如何安顿牧民,本宫打算以赛罕作为尝试。”乔松向众人讲述起了自己的计划。
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在于稀释;其二则在于,固定。
先说第一种办法,所谓稀释,说白了就是移民。一滴墨水滴到大海之中,也就没有颜色了。安定草原牧民,也是这个道理。
牧民向往的是稳定的生活,早已习惯了迁徙。
因此,帝国需要双向的移民。一来,就是将草原牧民迁往中原。在这个过程中,将草原牧民打散,尽可能的撒到帝国的各个角落,将其消化掉。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大杂居小聚居。
嗯,图书馆查来的资料,应有尽有。
而反过来,也需要将中原百姓迁往草原上。这个目的就不是稀释了,而是需要中原百姓主导,在草原上进行建设。这就需要配合第二个计策进行实施。
所谓的固定,说白了便是在草原筑城扎寨,修筑村落,吸引牧民放弃以往逐草而居的生活,从而定居下来。
“殿下之策虽好,可问题是,草原上无法耕种,这筑城没有粮食支持,难以长久啊。”冯去疾满脸为难的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其他人也是一脸担忧的表情。
尤其是萧何,若不是乔松提前和他打过招呼,这会儿都要跳起来了。没人比这位大管家更对金钱敏感了,头一次在乔松这儿听说他的计划的时候,萧何心疼的差点儿没抽过去。
因为萧何一下就听出了这背后的问题,毕竟殿下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在草原上种粮食吧。那支持建城,就需要运粮。
好家伙,这里面的消耗,让萧何差点儿掏出怀里医家学院出品的速效救心丸来。
此刻再度听闻,萧何依旧是满脸的肉疼,可总算是能按捺住不站起来反驳了。
乔松略微有些心虚的看了眼萧何,发现萧何闭着眼睛,这才暗暗松了口气,开口解释道:“左仆射,若是以往,这话定然不错。
然而有些时候,眼界要放宽一些。一座城池能否存活下来,粮食很重要,但却不是绝对的,可以靠很多东西活着。
就拿草原举个例子,商贸,矿产,金银饰品,牛羊肉制品,都可以。
只要我们能挑选好建城地址,那么利用水运,陆运各种方法支持其立足。那么,这样的城池缺少粮食,对中原来说反而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把柄。”
众臣低声商议了起来。
没多久,便将目光放在了这沙盘之上。
乔松心里很清楚,他这是将未来的规划拉来说服这帮人了。实际上,要达成这样的目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别的不说,单单是修路就是一项大工程。
要想富,先修路。
这句话不管放在什么时代,都是适合的。
想要在草原深处建立一座城池,所需要的粮食支持是很可怕的。如果不能及时送达,这样的城池注定规模有限,难以达成吸引牧民定居的目的。
而光修路还不行,还得保证沿途的安全。
万一商旅迁往送粮食,连人带粮食都没了,那这条路终究是白费的。
方方面面计算一下,这样的投入是海量的。乔松都有些摸不准,帝国能否支持的了,只能是边做边看了。
况且,这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因为之前帝国的规划,导致赛罕部和帝国中间隔了一些小部族,不将这些中小部族妥善解决,接纳赛罕终究只能是一句空话。
所以乔松现在做的,就是画饼,给大伙儿画饼,先拉大伙儿下场再说。
果然,大部分人都被说动了,有那么一两个,比如韩非,李斯,冯去疾,萧何,陈平之类的感到其中有些问题,但也没开口。他们并不打算在这个时候驳乔松的面子,而是打算回头再给皇帝上书,劝劝皇帝。
毕竟太子虽然位高权重,但这个帝国终究还是皇帝说了算。
……
始皇帝心里也很纠结,朝臣们报上来的问题的确客观存在,自家崽子面对这些问题也确实说了实话,他心中也没绝对的把握。
可是,若是拒绝的话,岂不是坐失良机?
始皇帝独自一人沉思了大半夜,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
回想当初开启一统天下之战前,他又何尝有绝对的把握。这个世上,从来没有绝对的把握,当胜算有六七成的时候,就值得去赌一把。
于是,当次日清晨,在兰池宫外守了一夜的乔松接到宦官的圣旨的时候,心中一热,眼中泪水险些夺目而出。
乔松最终还是忍住了,捧着圣旨向着兰池宫深深一礼,方才离去。
在他走后,寝殿门打了开来,嬴政缓步走了出来,看着那道逐渐远去的背影,脸上泛起了些许温情,但很快便消失不见。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