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路漫漫依旧前行,出动暗剑一号(1 / 3)

还在于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发涉及到了众多的技术难题需要攻克,而且目前所得到这方面的资料甚少,现实当中几乎是没有的。

首先,限制性条件就是更加先进的风洞。

很显然目前所掌握的第三代风洞技术是完全不够用的,需要升级到新一代,建造第四代风洞中心!

然而第四代风洞技术还在解析的过程当中,还需要一段时间。

根据蓝星诸部落在风洞技术方面达成了约定俗成的概念,根据风洞的规模和功能进行了分类,通常分为低速风洞、亚声速风洞、跨声速风洞、超声速风洞和高超声速风洞等几个主要类别。

第一,便是低速风洞,主要用于测试飞行器的起飞和着陆阶段的气动特性,风速通常在030公里一小时之间。

第二是亚声速风洞,风速在0到1马赫之间。第三是跨声速风洞,风速在1到2马赫之间。第四是超声速风洞,风速在2到5马赫之间。最后才是高超声速风洞,风速在5马赫以。

而目前建设并且使用的还是超声速风洞而已,想要测试高超音速导弹就必须有高超声速风洞。

当前蓝星最为先进的就是第四代超声速风洞,至于弹道导弹的速度超过了10马赫,但与高超声速风洞有与没有并没有什么关系。

毕竟最后弹道导弹是靠着火箭发动机强力输出,推到外太空,然后再入大气层从而借助重力加速度进一步提升速度达到如此高速度的。

按照目前的进度,第四代高超声速风洞的关键技术攻关就成了重中之重了,因为它的出现将会给第四代战斗机,高超音速度导弹的试验,还有众多高超声速飞行的航天器带来极大的助力。

“当前这款导弹的速度还没有突破5马赫,时间倒是来得及。”

喃喃自语完之后,苏定平就将目光放在了手中的那一堆资料了。

在资料草图,他已经将高超音速导弹的飞行轨迹给绘制了出来,明显不是弹道飞行模式。

高超音速导弹飞行轨迹结合了弹道和滑翔技术。也就是说,导弹在飞到一定高度之后,助推器分离,导弹进入到了滑翔阶段,可以在大气层内进行低空飞行,从而避免雷达的探测。

这种设计有个巨大的优点,能够让高超音速导弹具有更高的机动性和隐蔽性,让敌人拦截的难度非常大。

这与一般导弹是完全不同的飞行轨迹,也正是与一般导弹的最大区别所在。

而在低空飞行当中,想要突破4马赫,需要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它不光需要更多的燃料,弹体还需要做得非常庞大,算起来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从作战的角度来说非常的不划算。

如此一来,高超音速导弹必然是高轨道运行的。

轨道越高,大气就越稀薄,阻力自然就越小了,对燃料和材料等的要求就降低了不少,从而降低了实现的难度。

因此,苏定平的初步设想就是将高度设定在80到120公里的地方。

在这个高度,并不需要太多的燃料,还可以实现高超声飞行,这与弹道导弹的设计理念是完全不同的,自然就没有超过120公里的必要了。

如此一来,在弹头的设计他就面临着两个选择,第一乘波体弹头,第二双锥体弹头。

当前蓝星几乎所有的弹道导弹都是椎体弹头,从而减少阻力,当然也有双锥体设计的,为的就是寻求更高的速度和打击力度。

高超声速风洞中心的建设有难度之外,高超音速导弹还是有着不少难关要跨过去,比如说当前正在攻关的冲压发动机技术。

想要在大气层内实现高超音速飞行,光靠火箭发动机肯定是不行的,而冲压发动机又必须在超过18马赫速度之下才能够实现点燃运作。

由于采用了滑翔弹头,那么需要在大气层内或者大气层边缘进行高速滑翔飞行,也就是俗称的打水漂,而且还要能够实现机动。

因此对弹头的气动布局,控制技术,以及防热与隔热技术要求都很高,是需要突破的重点!当然了,也是突破的难点,涉及到了方方面面,比如材料科学等等。

眼下国内在材料科学方面与国外有着巨大的差距,想要在短期内实现突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除非苏定平亲自参与进来。

不过为了搞出高超音速导弹的话,这一关是跳不过去的,最后还是他亲自出马!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苏定平深吸了一口气,将心中的那些杂念全部摒弃了,全神贯注投入到了新技术的攻关当中去了,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地。

另外一边,海军总部军事基地。

刘华明的专机降落之后,便是马不停蹄的走进了指挥大楼内,召开了海军高层紧急会议。

许栋国,钱文兵,还有萧崇军等人尽数列席会议。

坐在首席的位置,刘华明直接开口询问道:“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一旁的许栋国连忙回应道:“我们已经派遣军舰去阿琉群岛侦查了,目前还没有结果。因此目前还不清楚是个什么情况。”

“当然了,根据目前获得的相关消息,他们的行动非常隐蔽,他们应该不是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