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关于宝岛和琉球(1 / 2)

在我军第三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准备进攻沈阳的同时,第三舰队准备收复琉球和宝岛。

倭寇早在1871 年,有六十多名琉球人乘船遇台风漂流到台湾南部登陆,其中五十四人被宝岛土着居民杀害。倭寇便以琉球漂流民在宝岛被杀为借口,在美国驻厦门总领事李仙得的协助下,企图侵略宝岛。

-1874 年 2 月 6 日,倭寇政府通过《宝岛番地处分要略》。4 月,组成所谓的三千人的“宝岛生番探险队”,由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舰队侵略宝岛,并在琅峤登陆。5 月 18 日,倭寇与宝岛当地居民交战,牡丹社酋长阿实禄父子等战死。7 月,倭寇以龟山为中心建立都督府。

-清政府得知倭寇侵犯宝岛后,派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率军赴台。倭寇因水土不服,士兵病死众多。最终清政府与倭寇政府在 10 月 30 日签订了《台事专条》(《北京专约》),清政府给“倭寇国从前被害难民之家”抚恤银 10 万两,以及倭寇在宝岛“修道建房等”40 万两。这次事件暴露了倭寇霸占台湾的野心。

1895 年甲午战争后倭寇正式侵占台湾,1894 年甲午中倭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1895 年 4 月 17 日,中倭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割让宝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倭寇。

-倭寇人民不甘心被倭寇侵占,宣布成立“宝岛民主国”,试图抵抗日本的入侵,但在倭寇的武力镇压下,抵抗力量遭受重创。倭寇在台湾农村大肆屠杀、焚烧,宝岛人民进行了激烈的反抗。

琉球群岛位于华夏东海的东部外围,介于倭寇九州岛和华夏宝岛之间。

琉球群岛主要由奄美诸岛、冲绳诸岛、先岛诸岛等组成,大小岛屿55个,面积共4600多平方公里。其地质构造复杂,多火山和地震。岛屿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较少。气候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常青。

琉球群岛有着悠久的历史。在14世纪末,琉球建立了以尚氏为首的王朝,向明朝称臣纳贡,与华夏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明朝皇帝赐琉球王姓尚,从那时起琉球使用华夏年号,官方文书用汉字书写。这种宗藩关系一直持续到清朝。充分说明了这个琉球群岛就是我国固有领土,一直以来希望回归祖国,以前的海运不发达,清政府又闭关锁国,所以迟迟没回。

- 1879年,倭寇强行吞并琉球,设冲绳县。这一过程遭到琉球人民的强烈反对,琉球曾向清政府求援,但清政府无力保护琉球。此后,琉球成为倭寇领土的一部分,不过琉球人民要求复国的呼声从未停止。

- 琉球文化是多种文化融合的产物。由于历史上与华夏的密切关系,琉球文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如在建筑风格上,琉球传统建筑有着鲜明的华夏闽南建筑风格,红瓦屋顶是其典型特征。在风俗习惯方面,琉球保留了一些传统节日,其中一些与华夏传统节日类似。同时,琉球也受到倭寇文化和南洋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舞蹈和饮食文化。

- 琉球的传统音乐如三线琴演奏独具特色,舞蹈方面有琉球古典舞蹈。饮食上,以海鲜、猪肉、蔬菜等为主要食材,有冲绳荞麦面等特色美食。

倭寇初次染指琉球是在 1609年,倭寇萨摩藩(今鹿儿岛县)岛津氏以琉球没有负担丰臣秀吉入侵朝鲜的军费为借口,派军队入侵琉球,俘虏了琉球国王尚宁,将琉球置于其控制之下。不过,此后琉球依然保持着与华夏的朝贡关系,形成了一种两属状态。

- 1872年,倭寇明治天皇单方面宣布琉球为倭寇藩属,封琉球国王尚泰为藩王。1875年,倭寇强迫琉球停止向华夏朝贡,断绝与华夏的宗藩关系。

- 1879年,倭寇政府不顾国际舆论,强行废琉球藩,设置冲绳县,将琉球国王尚泰挟持到东京,琉球王国正式灭亡。这标志着倭寇全占据琉球群岛,将其纳入自己的领土范围。

琉球人民曾多次进行反抗倭寇吞并的斗争,并且一直希望能够恢复琉球的独立地位或者重新获得自主权。

关于琉球,历史明确记载了关于它的归属。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期的吴国孙权就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一万余名官兵“浮海求夷洲及澶洲”。根据学者研究,“夷洲”就是宝岛。这是华夏古代文献中关于宝岛最早的明确记载,说明当时大陆就已经开始和宝岛接触。

- 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宝岛,“访察异俗”,加强了大陆与宝岛的联系。宋代,宝岛和大陆的联系更加紧密,汉族人民在澎湖已有相当数量的定居点。当时的文献明确将宝岛和澎湖列岛纳入宋代的版图,进行管理。

- 元朝时期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宝岛(当时称为琉球),这是华夏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标志着台湾正式纳入宝岛的版图。

宝岛与中国大陆隔台湾海峡相望,宝岛海峡平均宽度约200公里,这种地理位置使得宝岛和大陆联系紧密。宝岛的早期居民主要是从华夏大陆直接或间接迁徙过去的。他们带去了大陆的文化、技术和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