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究竟从何而来(1 / 2)

郭宜城欣然接受,并拉着李伟协助拆分工作,一直忙到年关才得以回家。因此,李伟的宁都之行只得推迟到年后,整个寒假,他在家逗留不足一周。

尽管如此,李伟心中却充满激情,因为他看到了前途的无限可能和财富的招手。

此时的李伟,心中只有两大目标:一是助刘梅解决软磁铁氧体的配方与生产流程;二是协助郭宜城完成“钕铁硼”的基础研究。

既然来到宁都,拜访苏晨自是必不可少。虽非初次造访,但上次行程匆匆,印象不深。此次则不同,软磁铁氧体的成分配方虽非秘密,但生产流程的完善却需时日。他打算在此逗留几日。

其实,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这位年轻的苏晨究竟有何背景?为何如此大手笔投入这一冷门领域?还有,那神秘的配方究竟从何而来?

李伟在宁都逗留了半个多月。从零开始建立生产线,困难重重。与书本知识相比,实际操作要复杂得多。例如,控制烧结温度的问题就让他头疼不已。

刘梅的工厂全员加班,集思广益。最终,还是那位看似悠闲的苏晨出手解决了问题——

他将烧结炉的人工控制改为电子控制,并连接铂铑热电偶测得的炉内温度。这样便可根据炉温自动调节输入功率,从而精确控制炉温。实验结果显示,控制精度可达正负5度,响应时间秒级。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李伟,让他领悟到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鸿沟。

书本上轻松描述的一句“控制烧结温度在特定范围”,在实际操作中却可能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和心血,对于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华夏国来说,这一点尤为明显。

作为一名合格的材料研究员,除了追求材料研究的实用性成果,更需结合现有工业条件,探索适合的制备工艺和设备。这些深刻的见解,是李伟以前从未触及的。

因此,他深感在宁都度过的这些日子,让他汲取了许多专业书籍中难以寻觅的宝贵知识,同时也更深入地了解了苏晨。

这些日子里,他得知苏晨竟是那款讨人喜爱的迷你风扇的创造者,并有幸品尝了由苏晨独特咖啡机烹制的咖啡。

从众人的闲谈中,他了解到这个年轻人不仅家底殷实,在闻州已打下坚实的商业基础,甚至将业务拓展至了香江。

李伟的好奇心便越盛,对这位年轻的朋友越发感到不可思议,但思绪纷扰之际,他选择了放下。毕竟,他还有更重要的研究任务等待完成。苏晨的成功属于他自己,而李伟,则需要专注于自己的道路。

他摇摇头,抛开心中的杂念,目光投向窗外。铁轨在列车下迅速延伸,带他驶向鲁南。在那里,有郭宜城的期待,有新的永磁材料等待他的探索,那是属于他自己的旅程。

在帮助刘梅成功研制出软磁铁氧体,并送别李伟后,苏晨还未来得及稍作歇息,便迎来了新的访客。出乎意料的是,这位不速之客对他而言,却是个陌生的面孔。

当苏晨打开门时,一位装扮整洁的男士映入眼帘。他戴着黑框眼镜,发型一丝不苟,身着笔挺西装,脚蹬闪亮皮鞋,手中提着一个大号黑色公文包。他脸上挂着职业化的微笑,一见面便询问道:“您就是苏晨先生吧?”

苏晨的第一反应是错愕,他脱口而出:“对不起,我不买保险。”说着便打算关门。

话一出口,他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他迅速调整表情,带着歉意笑道:“不好意思,我刚才误会了。请问您是?”

对方短暂愣神后,很快恢复了职业微笑。他从口袋中掏出名片递给苏晨,并自我介绍说:“我叫余裕洋,来自香江的‘慧恒律师事务所’。

听说苏先生需要擅长国际专利法的律师协助,这正好是我的专业领域,所以我就直接来找您了。”

苏晨这才记起,之前许恪曾向他推荐过这家律师事务所,并称赞其专业可靠。他当时随口让许恪帮忙联系,后来却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

没想到许恪如此上心,现在律师都亲自上门了。想到自己差点将这位专业人士当作保险推销员拒之门外,他不禁感到有些尴尬。

接过名片瞥了一眼后,他略带歉意地说:“哎呀,真是不好意思,我刚才有点误会。我确实需要这方面的帮助。余律师,请进屋里详谈吧。”

余裕洋轻松地摆了摆手:“没事没事,找到对的人就好。”说罢便随苏晨走进了屋内。

两人落座后,苏晨随口挑起话头:“余律师,听您说话,真是感觉不到一点香江味,您是从香江来的吧?”

余裕洋笑着回应:“我并非香江本地人,我家祖籍魔都,父亲当年有些资产,因为一些传言,他变卖了家产一路南迁。

所以我们过了罗湖口岸抵达香江。那时候我还年幼,如今一晃眼,都过去三十多年了。”

苏晨听后心生感慨,新旧华夏更迭之际,时局动荡不安,许多普通人因看不清形势而选择自保或远走他乡。这无关对错,只是人生道路选择各异。

苏晨不想深入探讨这些大道理,转而轻松地说:“这么说来,跟余律师交流应该没问题了。那我们直入正题吧,我有个产品想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