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已有了打算(1 / 2)

余裕洋笑道:“岂止见过,我还是用户呢。”

苏晨好奇地问:“广交会10月中旬就开了,加上生产和运输时间,到香江怎么也得11月下旬了。那时候你买风扇做什么?香江有那么热吗?”

余裕洋苦笑:“确实,迷你风扇到香江时已是11月末。香江地产市场就飞速上涨,地价、房价、租金都跟着涨。

我们律所也吃不消,只能缩减租用面积。办公室变得闷热,看到这个迷你风扇上市,我就买了一个放在办公室通风。

价格也挺亲民,同事们见我用得好,也都跟着买了。”

苏晨听到香江房价,立刻回想起前世华夏房价的飙升。

而香江房价在苏晨记忆中更是高得离谱。2014年他去香江旅游时,曾逛过几家地产中介,当时房价已高达每平方尺1万多港币。

当然,几年后京城、魔都等地的房价也涨到这个水平,引发了一系列政府调控。

作为重生者,苏晨自然要与“外地”朋友聊聊房价。他像后世闲聊一样问余裕洋:“香江房价这几年涨得很快吗?现在多少钱一尺了?”

余裕洋惊讶地看着苏晨,这个问题透露出这位年轻人对香江的了解。房子在华夏还未被视为商品,而苏晨却如此自然地谈论这个话题,仿佛司空见惯。更令他诧异的是,苏晨还知道香江特有的计价单位“平方英尺”。

余裕洋在面对这位看似年轻的客户时,心中生出了更多的谨慎。因此,他对待苏晨的问题格外认真,回答也更为详尽。

在脑海中梳理了一番思绪后,他娓娓道来:“香江的地产涨价狂潮大概是从前年开始的,到去年底,也就三年多的时间。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政府拍卖的地价飙升了近67倍,房价也翻了三倍不止。

还有中环的联邦、国际两栋大厦,在半年内两次转手,价格就从1089亿涨到了2235亿,涨幅超过一倍。现在香江的房价,平均每尺大概要1000元左右。”

苏晨兴致勃勃地追问:“余律师,没想到你对地产金融这么在行,这些数字记得这么清楚!”

余裕洋笑了笑:“在香江,谁不关心地产和金融呢?特别是这几年,感觉大家都在炒股、炒房。就像我们刚才聊的房产,以前买房只需交5到10的定金,买个‘楼花’就能进场交易。

那时候,楼市已经不是单套房子的买卖,而是一栋楼一栋楼的交易。不过从去年开始,政府加强了监管,对‘楼花’交易重税,这才让市场稍微冷静了点。

至于那些楼盘的交易情况,我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我们律所都参与过那些交易。”

苏晨听后,心中一动。他感觉到其中似乎隐藏着某种机会,虽然还不明确,但这并不妨碍他深入了解。于是,他以谦虚的口吻继续询问:“那交了‘楼花’定金后,余款是怎么支付的呢?”

“一般都是通过银行贷款。”余裕洋解释道,“过去几年楼市火爆,银行对房产的估值偏高,有些小银行甚至能贷到估值的90。

但去年开始,楼市涨幅放缓,通常只能贷到估值的60左右。而且,贷款利率也从1978年的大约67飙升到了去年的21。”

“21?”苏晨惊愕地重复道,以为自己听错了。

“是的,21。去年年底的时候达到了这个高峰。”余裕洋肯定地回答。

苏晨即使没有深厚的金融背景,也知道这个利率有多么惊人。在他的前世,年利率超过5的银行产品都会被抢购一空,而1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仅约15……

他心中已有答案,但仍需最后的确认。于是他问:“那香江人的平均月薪是多少?他们能买得起房吗?”

余裕洋叹了口气:“平均月薪大概在2000到3000元之间,买房对他们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现在利率又这么高,更是雪上加霜。

香江地少人多,很多人挤在小房子里,800尺以上的房子就算是豪宅了。如果能住进政府的廉租屋,那对他们来说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不过,买房的不只是本地人,南洋和台岛的人也会在这里买房。但我看,他们中很多人都是短线炒房。”

苏晨听后点了点头,心中已有了打算。根据余裕洋的描述,香江的房地产市场似乎已达到了一个阶段性高点。

短线炒房者可能已经开始撤离,而未来支撑香江高房价的华夏大陆富豪们尚未崛起。这意味着,接盘的人可能寥寥无几,大涨之后可能会迎来大跌。

若以发展的视角来审视,香江地产的前景实则是充满希望的。在市场大幅下滑之际,反而可能是我们趁低吸纳的良机。

毕竟,我曾目睹香江房价的变迁,深知其中蕴藏的长期回报是何等诱人。看来,我得精心筹划一番,好好把握这个投资机会。

然而,此事并非易如反掌,需要周全的策划,不可轻率决定。目前,还有更为迫切的事务待处理。

于是,他轻巧地转移了话题:“哈哈,余律师,你刚才提及了房价,我顺便了解了下,但这话题似乎有些偏离了我们的主题。我们还是言归正传,讨论正事吧。”

余裕洋此行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