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感到高兴(1 / 2)

在商界,实力才是硬道理,年龄从来不是问题。

当然,最高兴的还是邵毅夫。

这少年是他推荐加入“甬港会”的,一来就立了大功,几乎让会里的每个人都赚得盆满钵满,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他慧眼识才,自然也是备受认可。

赚钱对六爷来说不算什么,他本就不缺钱,但年纪大了就更在意名声。这个年轻同乡给他挣足了面子,让他越看越顺眼。

更妙的是,当初余裕洋找他帮忙时承诺过,这件事的影视改编权归他所有。

如今事情已成定局,改编电视剧的事也可以着手准备了。六爷心想,既然这是件大事,对香江影响深远,那就把电视剧叫做《大时代》吧。

主角不用完全照搬苏晨的形象,毕竟他是内地来的,有些方面需要敏感处理。可以设计一个为父报仇的故事,这样更有吸引力,也更贴近香江的风格。

至于反派,那就用“丁蟹”这个名字,暗指“定是谢”,让他们有苦难言。

考虑到这样做可能会让澳门那边不满,毕竟这次他们损失惨重,再拍电视剧直接讽刺他们确实有点过分。于是决定让反派叫“丁蟹”。

正好,秋官刚拍完《楚留香》,让他来演这个帅气的反派,想想都觉得刺激!

就这样定了,等目前的大制作完成后,就开始这部戏!

六爷越来越欣赏苏晨,甚至有心认他做干孙子,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要是他真放出风声要认干孙子,估计能从家门口排到维多利亚港。

六爷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想到就做,清了清嗓子说道:“苏晨,来,我有件事跟你商量。”

苏晨一听,连忙上前恭敬地问:“六爷,您有什么吩咐,我一定照办。”

六爷享受着苏晨的捶腿服务,心里涌起了子孙绕膝的感觉,便开口说:“苏晨,当年我在上海时,你曾祖父正修先生与我有过交情,这你应该知道了。”

苏晨点头回答:“是的,之前我不清楚,是在慈善晚会上听您提起才知道的。”

邵易富继续说:“正修先生比我年长几岁,我一直把他当作兄长。当年我和兄弟们在上海经营‘天一影业’时,正修先生时常来支持我们。

记得是在1930年或31年,那时我们还在制作无声电影,但生意已经不太景气。是正修先生建议我们应该试试有声电影。于是我去了米国,带回了录音设备,并在广东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

我还清晰地记得,《白金龙》的投资是一万元,但在广东上映后,票房收入就达到了六十万元,这部电影挽救了几乎破产的‘天一影业’。

我一直铭记着正修先生对我的启发之恩。

可惜他离开得太早了。

苏晨明白了自己曾祖父与邵六爷之间的这段渊源,但他认为邵六爷的话可能有些夸大的成分。

据他了解,1930年前后正是电影行业从无声转向有声的关键时期,像邵六爷这样精明的人肯定能预见这一趋势,去米国购置设备也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而现在,他将这份功劳归于自己的曾祖父,显然是为了给老朋友的后代增光添彩。

既然人家给了面子,自己也不能不识抬举,特别是对于长辈。

因此,他谦逊地说:“六爷过奖了,我曾祖父在世时我还很小,加上我和父母长期住在南昌,很少有机会回香港看他,如今回想起来很是遗憾。

但我听说,六爷当年为了买那台录音设备经历了重重困难,真正让‘天一影业’起死回生的是您,我想曾祖父如果地下有知,一定会为您的成就感到高兴。”

苏晨的话说得恰到好处,让邵六爷开怀大笑,感到十分欣慰。

事实上,当年邵六爷亲自前往米国购买录音设备,途中遭遇海难,靠着一块木板和对设备的保护,在海上漂泊了一整天才获救。这是他一生中最自豪的经历之一,没想到苏晨也知道。

苏晨之所以知道这些,是因为在他的记忆中,每次回香港老家时,都会接触到许多以邵易富命名的事物——从学校到医院,从图书馆到养老院。

从奖学金到公共设施……邵先生对家乡公益事业的支持几乎是全面覆盖,因此,很多地方都有介绍他生平事迹的碑文,苏晨见得多了,几乎都能背诵下来。

老爷子心情极好,便趁兴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请求:“苏晨啊,我和你家祖上有交情,而你这孩子我也十分喜欢,所以我想冒昧地提出,认你做我的孙子,你意下如何?”

苏晨没想到老爷子会这么说,一下子愣住了,手上的动作停了下来,脸上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邵六爷见状有些不悦,心想:这小子,我邵易富开了口,他还犹豫?要知道,在香江,多少人想要和我攀上关系都没机会呢!

但他不知道的是,苏晨心里正想着另一回事:自己重生回来后,怎么总有人想成为自己的长辈?先是被刘梅硬认作干儿子,接着又被三位大师收为徒弟,现在竟然还有人想认自己做孙子,这辈分是越变越小了,这样下去可怎么办?

不过,这位老爷子他也得罪不起,于是谨慎地说:“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