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开食品集体合作社恢复生产,此外,林正军的养猪场和合作社二期厂房建设也同时进行!
首先就是招工人!
两个工地同时开工,所需要的工人是可不是小数目,一个工地就要六七十人,拢共需要100多人。
仅凭河湾大队的根本不够,和上次盖小学一样,也允许其他大队的中青年社员报名参加劳动。
找几个年轻后生骑着自行车去附近的大队消息放出去,当天上午就来了三百多人报名。
但林正军和魏双喜并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有所选择。
想来河湾大队的建筑工地当工人,首先要体力好,踏实能干;
其次要服从指挥,不能乱来,否则效率低不说,还容易出事故。
别的大队盖民房,工人们基本没有戴安全帽的习惯。
但在魏双喜手下干活,必须戴安全帽,否则,立刻结清工钱,走人!
由于化工行业发展不足,国内塑料也非常紧缺。
因此这时候的安全帽,好多都是柳条、荆条和藤条编成的。
虽然强度和保护性能与后世的不能比,但还是一层较为有效的保护,能够减少各种伤亡事故。
魏双喜先通过这些人去年盖小学时的表现,已经凭着对他们的了解,选定了120人。
并进行了分工分组、选定小组长。
“还需要一些有点文化,善于待人接物的后生,去采买各种原料。”魏双喜道。
其他的建筑材料,在很多合作社就能买,比如砖瓦、木料。
但水泥砂浆和石灰,这都是要到县里建筑材料公司买才行,需要批文。
这些都是白志远亲自批条子,找县建筑公司拿到的进货单,总之,需要“运作”一番。
和国家单位打交道、进货,去年是魏双喜带着肖文华和魏红兵几个比较成熟大胆的后生来办的。
但现在肖文华回城了,魏红兵又要负责麻辣鱼罐头的生产,这就需要新人来代替这档子工作了。
“林河大队的张扬不错,胆子挺大,活泛!”林正军道:“让他来负责进货吧!”
“这小子,我看行!”魏双喜想了想,点点头。
就这样很快敲定了两个建筑工地的工人,再加上集体食品合作社也开始运营了,河湾大队又陷入了一片繁忙的景象。
每天车来车往,人声鼎沸,热火朝天。
大年初八,林正军去了一趟县城。
一则是把唐晓芙写的新小说《小鞋子》寄给《十月》,二则是他想看看几个朋友,也算是拜个晚年。
春节前林正军回家太晚了,都年根了,又有很多事情处理,所以,基本待在村里。
春节这段时间,林正军当然想和大家聚一聚。
只是,目前青山公社乃至淮边县过年的规矩就是亲人相聚为主,朋友相聚较少。
这和后世不一样,后世春节,走亲戚反倒是走个流程,朋友聚会和同学聚会反而更重要。
他先去北街建设银行那里见见梁金奎,喝了一杯茶。
又去了面粉厂和厂长路长远聊了会天,拉近一下感情。
毕竟,光面粉厂每天从老干爹这边订的夜宵,就足以维持饭店的运营所所需的盈利了。
而后就来到面粉厂前面的“老干爹”饭店看望白老爷子。
上午十点,林正军走进饭店,白老爷子正蹲在地上拿个短短的擀面杖在蒜臼子里捣蒜泥。
大姐林红梅带着冯鲜枝和吴红丹、赵秀丽正在择菜、洗猪杂、醒面,给人充满活力,忙而不乱的感觉。
虽然今天是第一天营业,但地面、柜台、桌椅,都拾掇得干干净净的,就连门前空地,也没有一片垃圾或者枯叶。
“正军,哈,你来了!”
白老爷子一见到林正军就是眉开眼笑。
“来看看您老,过年好,给您拜个晚年!”林正军笑了笑,随便拉开一把椅子坐下。
“不晚不晚,不出十五就是年!”
白卫国将蒜泥捣好了,把蒜臼子和擀面杖交给冯鲜枝,从柜台后面翻出一个茶叶罐,给林正军泡了一杯茶。
“尝尝吧,我老战友给的!”白卫国在林正军旁边坐下。
“六安瓜片,不错!”林正军点头赞许。
“嚯!会盲品啊!”
白卫国笑道:“没想到你还挺懂茶。在燕京那边拍电影是不是没少喝好茶,各种好茶喝了一遍?”
“差不多吧……”林正军感觉好笑。
白卫国也是给北影厂加了滤镜了,以为那边待遇多好呢。
其实剧组也是整天咸菜疙瘩搭配馒头稀饭,像谢铁郦这样的四大导演有时候还喝高末呢。
烟酒糖茶,现在也是全国范围内的紧缺。林正军重生之后,也没喝过几次好茶叶,有钱都买不到。
他对茶叶的了解,完全是前世经验。
喝了一会茶,聊了片刻,白卫国道:“正军,现在分红也有三万多了,要不,咱们今天分了吧。你搁在我那边也不是个事儿啊!”
“一天四百块的盈利啊!实在太可怕了!”林正军感觉离谱。
白卫国得意道:“年前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