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能屈能伸朱见深(1 / 2)

不得不说,群臣这一项建议,针对性地解决了问题。

既然你觉得官僚机构冗员浮杂,那直接从根儿上解决岂不更好?

这一波,典型的死道友不死贫道!

尤其是朝堂大佬,他们的后代能享受到恩荫,上升通道减少,反而对他们更有利。

至于没实力拿到恩荫名额的官员,那也无甚打紧,至少他们自身的利益保住了。

这次,他们可谓是煞费苦心,也着实解决了难题。

只是……朱见深不可能同意!

按照这个方法实施下去,过上个百余年,大明的官僚机构就会被世袭主导,届时,各种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简直……剪不断,理还乱!

想想都让人头疼。

且,新鲜血液的补充太少,亦会进一步加大腐败问题,因为大多情况,在饱读圣贤书的加持下,新任官相对来说比较清廉。

虽说随着时间推移,或多或少,不可避免受到污染,但至少会有一段时间的清廉期。

不过,以上种种,都还只是其次!

真正让朱见深忌惮的是,上升通道的减少,会给江山社稷带来极大的不稳定。

举例来说:一群穷苦人即便是受到不公平待遇,大概率也不会做出什么过激之事,更没能力撼动江山社稷;

可若是这群穷苦人中,有陈胜、吴广这样的存在呢?

恐怕立时就会搅得天翻地覆!

没有陈胜、吴广,就是一群任劳任怨的苦哈哈,有了陈胜吴广,立刻就是一支起义军。

见识越小,欲望越小;见识越大,欲望越大!

将这些见识大的人笼络到朝廷,才能无形中解决危机,可要是太多的人怀才不遇,并聚拢到一起,怕是没事儿也能找些事儿出来……想想都可怕。

所以,科举这个上升通道闸口,万万不能动。

动,则动摇江山社稷!

科举的伟大意义,不只在于为朝廷选才,也起着安定江山社稷的作用,甚至,后者大于前者。

把这些有能力,有野心的人聚拢在朝廷,使其在圈子里相互争斗,远比隐于民间要好的多得多。

看不到的,才是最可怕的!

朱见深不能同意,同意这个建议,那他必将是大明的罪人。

“自宋起,科举便是三年一次,”朱见深道,“数百年下来,早已深入人心,不可妄动!”

“那皇上可有想过,不如此,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是啊皇上,即便眼下缩减官僚机构,在三年一次的科举加持下,过上几代人,依旧会冗员浮杂。”

局势演变到现在,他们也懒得避讳了,都知道皇帝是铁了心,必须得给出解决之法才行。

他们自认妥协了,但,皇帝却有些……不识好歹。

“皇上,难道臣等还比不得未入仕的人?”

“难道皇上情愿不顾君臣之情,也要笼络那些不知忠奸的人?”

朱见深被架起来了,但这次,他没法逃避。

所以,他罕见强硬起来,寸步不让。

“不错!”朱见深爽快承认,“朕情愿得罪诸位爱卿,也不能得罪天下读书人!”

此言一出,就连最后一块遮羞布也给扯下来了。

全然撕破了脸!

都这样了,群臣自然也不惯着,再次请辞。

仅数日功夫,请辞奏疏便如雪花一般,堆满御案,堆成了小山……

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请辞的更多,五品以上官员,九成九请辞!

五品以下官员,请辞者亦占了三分之二。

大明政治中心的京师,政令运转几乎停摆,官僚体系近乎瘫痪。

这一次的危机,不见硝烟,却端的厉害。

这一次,群臣打破规则了,实在是他们没有办法了,也万难接受皇帝的行为。

朱见深失算了,他还是小瞧了这群人……

该服软的时候,咱成化帝一向不强撑,主打一个能屈能伸。

他下了罪己诏,言称自己行为欠妥当,欠思量。

随后,他驳回了所有请辞奏疏,并单独召见六部九卿……予以恩赏。

又过日,停摆的朝政才恢复正常。

朱见深没有惩罚任何人,权当一切没发生过。

群臣见状,也无再得寸进尺,又恢复到了往日模样,对皇帝依旧恭敬有加,朝堂之上,一口一个‘皇上英明’。

就好似……之前就是一场梦。

群臣满意了。

但朱见深愤怒了,他不会善罢甘休。

这个仇,他早晚得报,等不了十年,三年之内就得报仇!

这天,他越过了吏部、内阁,任命一个京师本地读书人做了御史。

对此,群臣并无人提出异议,毕竟刚刚重归于好,这又实在算不得什么,人皇帝都下罪己诏了,他们也不好眼里不容沙子,索性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可他们不会想到,就是这一次的疏忽,给他们带来了无比沉重的打击……

~

“燃起来了!”

李青望着熊熊大火,眸中闪烁着兴奋光芒,这一次,又给他偷袭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