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捬循和辑】双轨制羌胡政策抽出!大汉未来陇右核心政策确定(1 / 2)

一道寒光闪过,第二根竹垛也被斩断了!

虽然比不上赵云佩刀的切口那样齐整,但蒲元这一刀下去,同样也切断了整个竹垛。

真斩断了!

人群之中已经有人开始热烈讨论,蒲元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朝着诸葛亮等人朗声施礼说道:“丞相,诸公,试刀完毕!”

诸葛亮轻摇羽扇,微笑着点了点头:“蒲元,你和诸位工匠都辛苦了!”

这场试刀,让在场所有大汉文武高层都认识到了这新式水排铸造的钢刀的威力,尤其是以魏延、赵云等为首的武将们,更是兴奋。

领军作战,无非就是战前练兵、临阵迎敌两事,临阵迎敌除了预判敌军的行动,更重要就是士兵本身对战阵的熟悉程度以及兵器盔甲的锋利和坚硬程度。

目前,魏国中军精锐已经普遍配备了精钢所制造的长矛和刀剑,这种武器不仅更加锋利,而且韧性和硬度刚刚好,是上品的兵器。

但汉军之中由于铁匠限制,生产这种精钢武器速度太慢,远远供应不上作战所需。

这时候,魏延向前一步接过了蒲元手中那把使用新式水排锻造的钢刀,细细查看起来。

这钢刀的形制为环首大刀样式,表面光滑,能看到有一些细致的纹理,用手指轻轻擦过能明显感受到刀刃的锋利。

不过,军用武器除了质量,数量也很关键。

“正一,你来讲讲,你这所谓的新式水排,能锻造多少钢刀?”

蒲元听了施礼说道:“禀告南郑侯,如今这水力冶铁铸铁工坊有工匠二百余人,按照这段时间我们的试制,如果铁矿石供应及时,前面冶炼等工序顺利进行,目前仅仅这一座工坊一天就可以锻造一百口钢刀。”

“两百人一天锻造一百口钢刀?!”人群之中听了又是一阵惊呼,如果这样平均算下来,只需要两个铁匠一天就能生产一把钢刀。

“这两百人是仅仅锻钢呢,还是从那铁矿石扔进你这炉子里就是这两百人负责?”魏延抱手问道。

“从矿石运送到工坊开始,就全部由这两百人负责。”蒲元面色平静施礼说道。

这句话再次激起了众人的惊叹。

冶铁铸铁工序繁杂,全部都是重体力活,从投料鼓风,到炒钢搅拌,再到关键的百锻成钢,每个环节都得几十上百个壮汉才能完成,而这蒲元的水力冶铁铸铁工坊,竟然两百个工匠就能做完这些。

“你这工坊,简直像是有神力啊!”魏延忍不住赞叹道,如果有了这工坊,那汉军大批换装钢刀也不是不可能了,想到这里魏延就激动。

“其实没什么神力,就是靠着丞相提供的新式水排图样,还有这汉水罢了。”蒲元笑笑说道。

诸葛亮看今日试刀已经让众人见识到了新式水排的力量,心中也很是开心,这新式水排由队友宋白提供,果真发挥了重要作用了。

他轻摇羽扇朗声说道:“蒲元,你再简要介绍一下你这水力冶铁铸铁工坊吧!”

“领命!”蒲元正要好好把这段时间摸索这新式水排的奥妙分享出来,听了丞相所言,赶忙让开了一条道路,引着丞相和大汉文武高层朝前走去。

“丞相,诸公,《太平经》有言:‘今军师兵,不祥之器也,君子本不当有也。但备不然,有急乃后使工师击治石,求其中铁,烧冶之使成水,乃后使良工万锻之,乃成莫耶。’这段话讲的就是如今天下铁匠所最常用的炼钢法,也就是炒钢法。”

蒲元指着第一座水排高炉继续说道:“所谓‘烧冶之使成水’,就是用这高炉把铁石加热灼烧,直到把铁石融成铁水的意思,这铁水所成的铁俗称生铁,这生铁虽硬但脆而易折,锻造农具尚可,锻造兵器并不是上品,这生铁出炉之后,就进入第二道工序,也就是进入炒钢炉进行炒钢。”

这时候,众人又看到水边有另外几座炒钢炉,比刚才的炼铁高炉要矮小的多,其中一座刚刚建好并未使用。

诸葛乔、姜维、霍弋等人很是好奇,探头去看,发现和刚才高炉不同,这炒钢炉是半埋在地下的,炉膛呈一缶状,面积不大,炉膛长不过四尺,宽不过两尺,深大概有两尺,有工匠正在里面弯腰去涂抹火泥。

“这炒钢炉看着果真和一口锅一般啊!”姜维赞叹道,这是他第一次知道手中的兵器竟然还要“炒”。

蒲元笑笑说道:“炒钢法是一俗称,这炒钢炉炉膛小且呈缶形,如此火力可以集中;挖入地下成为地炉是散热较少,有利于温度升高;炉下部作缶状是为了便于装料搅拌,生铁放到炒钢炉中后继续鼓风加热,随后等生铁融化就要由工匠不断搅拌,状似翻炒,俗称炒钢法,炒好的生铁就变成了鍒铁,可以进入第三个环节,也就是百锻了。”

接着,蒲元又带领众人走到了第二架水排处,和刚才第一架水排鼓风不同,这架水排果真和一个铁匠一样在锻打鍒铁。

“炼钢最后的环节就是锻打,《太平经》所言要万锻,也就是反复捶打鍒铁一万次,才能变铁为钢,实际次数虽然并不需要这么多次,但依然要进行大量的锻打,才能变易故质,让鍒铁成为兼具韧性和硬度的精